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天汉之国> 第233章 天命何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3章 天命何在?(2 / 2)

陈与义愣了一下,道:“如此有什么不对吗?”

王宵猎道:“显然我认为是不对的!如果仅为朝廷的鹰犬,那么朝廷军队连败之后,我们这样起自勤王的军队又为什么存在呢?如果军队是那样子的,又何必设镇抚使,由朝廷招军养兵才是。或者说是我贪图镇抚使权位,招你们入军中来,搏我一家的富贵呢?”

陈与义想一想,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是啊,如果是这样,自己为什么来参军?

看着三人,王宵猎道:“立国时,太祖对禁军的定位,除了御外敌,对内就是做皇帝爪牙。所以天下游手之徒,不遵法纪之辈,全部招入军中。我们这支军队要的是良民,那些浮浪之人,是不许他们参军的。你们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牛皋道:“自然是良民入军,自有一股士气,战场上无可阻挡!”

王宵猎道:“不错。但这样的军队,与以前的禁军,可就大不一样了。那么,我们军队与禁军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你们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你们想清楚了,才能跟属下讲清楚,才能跟士卒讲清楚。前些日子为什么要整顿?与此相关。只是我没有想到,最基础的根基,还是太浅薄了。”

见三人一脸茫然。王宵猎又道:“我起自勤王,实际上是民兵。哪怕到了现在,也没有朝廷正式的番号,这支军队实际还是民兵。既然是民兵,就离不了这个民字。我说我的意见。我们是一支起自于普通的百姓,保家卫国,为民请命的军队。我们的根基是人民,我们的战斗也是为了人民。这支军队因人民而生,也将要为人民而战!一旦脱离了人民,军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战斗力!这是我们特殊的经历决定的,也是我们的前途所在!”

陈与义听着,觉得头皮发麻。过了好一会,才低声道:“若如此,置朝廷于何地?”

王宵猎道:“是啊,我也问你们,这种情况下置朝廷于何地?一直到现在,除了给我几个空头的官衔,朝廷一文钱、一石粮都没有交给我。这支军队,是靠八州的百姓交的税钱养的,朝廷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该如何团结将士,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陈与义断然道:“为人臣子,自该忠君为国,岂可有他想!”

王宵猎摆了摆手:“这种道理我知道,你知道,他们也知道。但怎么用这种道理,说服手下的数万将士呢?参议,我说的是,怎么把手下的将士们团结起来,让他们为国而战!”

说完,王宵猎不由摇了摇头:“你们以为,告诉手下的将士,要忠君爱国,要任劳任怨,就能让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吗?他们不是傻子!天下间道理最大!用什么道理,说服将士们,是我需要的!”

陈与义一时怔住。这个问题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或者说,这个问题需要想吗?人生在世,自应该忠君爱国,岂能够有其他的心思?但是,让几万人相信这样一句话,合适吗?

邵凌和牛皋是武人,武人的心思有时候很简单,特别是在宋朝兵为将有的情况下。现在王宵猎是他的长官,只要没有投降金人,听从王宵猎的命令就是天经地义的。不只是自己如此,自己的属下也应该如此。突然之间,王宵猎说要用道理团结军队,两人都觉得有些多此一举。

王宵猎道:“为什么要忠君爱国?说到底,是因为天命。赵宋是天命所在,代天牧民,作为臣民我们自然应该效忠。但是,金军南犯,二帝北狩,半个中国沦丧,怎么去说服别人赵宋是天命所定?若是天命在赵宋,如何会有这样的劫难?一支军队数万人,这个道理不说清楚不行的!”

陈与义深吸一口气。问道:“依观察之见,应该如何?”

王宵猎道:“依我之见,天命实在太过虚无飘渺,很难说服人。为什么?天命高高在天上,不接地气,百姓怎么深信呢?现在这个时候,只好把天命从天上拉下来,用人民来代替。泰誓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们怎么知道天命怎么看?怎么想?通过人民的眼睛看,通过人民的耳朵听,通过人民的意见来猜测天命怎么想!”

陈与义轻轻地点了点头,有些明白王宵猎的意思了。

人们常说,君权天授,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权力基础。天命所在,万民景仰。但这个时候,赵家的天命受到了很多挑战。

宋朝立国,太祖之后是太宗。虽然有金匮之盟,但也有烛影斧声,中间的故事或真或假,在宋朝百姓口中经久不衰。金朝崛起后,金太祖崩,金太宗即位,使者许亢宗前去祝贺,意外发现金太宗的长相与宋太祖画像非常相似。回到开封之后,许亢宗把此事说了出去。所以有传言,金太宗南下犯宋,是宋太祖隔了百年之后,要重新夺回天下。这个传言流传很广,朝野无人不知。赵构因为无子,选宗子入继的时候,就特意选了太祖之后。赵构登基后,为了加强合法性,说自己是天命,还编了个白马渡江的故事。

王宵猎的话,就是现在赵构的天命所在,说服力实在不强。哪怕自己相信,也不能让手下数万将士相信。用这种说法,是无法作为军队的根基的,必须要有一套新的道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