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再次看向眼前的刘宏目光有了不同。不管后世怎么说,怎么去评价,眼前的刘宏至少去努力过,去变革过,只是一个少年郎又如何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权呢?无非都是一些外表的假象罢了。
纵观刘宏的一生,除了之前所说的荒唐事外,在其他方面还是有点意义的。
在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刘宏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五经》的文字。又令蔡邕用古文、大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将其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五经》有了标准的版本,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儒生们都可以以之为标准,石经的雕刻启发了后来捶拓方法的发明,对之后印刷术的发明,也有着间接的影响。
到了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刘宏又设置了鸿都门学,大量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并以此突破了贵族、地主等阶级,对学校资源的垄断,使平民也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他本身也很喜爱文学,留下的作品也不少。只能说经历了两次党锢之争的祸乱后,此时的大汉已经千疮百孔,既然革新不了,就只能被淘汰。
“朕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历经改革而不得,身边的大臣们也是趋炎附势,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到头来,还算听话的反而是这些阉人,有些事,只能让他们去办,可是又走进了之前的老路,宦党专权。也许从一开始朕就做错了,不应该轻信阉党,更不应该的是听从他人的安排,选择继位。”刘宏看刘武也在沉思,又开始诉说起来。
“兴国,你为什么现在才来?为什么你父亲那一代没有被选上?相信你这么优秀,你父亲也不会太差才对。兴国,要是让你来坐朕当年的位子,你又会如何选择?”刘宏突然开口向刘武问道。
“啊!”刘武顿时大惊,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以两人的身份,就算是心里真的有那样的想法,这能够说出来吗?
“呵呵……这就是作为帝王的悲哀吧!别人只看到了你外表的光鲜亮丽,但心里的苦又有谁知道呢?到了最后,身边一个能说话,能信任的都没有。真的就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了,有时候我想,或许我不来到洛阳,继续做自己的解渎亭侯,或许就没有那么多事情了!”见刘武没有说话,刘宏又一次说道,很奇怪,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会对一个同宗的少年这么信任,想要和他分享自己心中的想法。
刘武看着刘宏翻了个白眼,要不是你是皇上,估计早就被人噶了!即使不被人噶,那你一个小小的侯爷,能干点什么?现在你放出去的爵位一抓一大把。就算是现在侥幸没死,在后来曹魏政权,刘姓都差点被杀绝了。
“兴国,若是有一天朕不在了,你说大汉江山将会如何?高主打下的几百年基业,又当如何?”刘宏站了起来,走下台阶,来到刘武的面前,眼睛直视着他,身上在此刻散发出他帝王的威严。刘武感觉一股威压压迫而来,浑身紧绷,肌肉都变得僵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