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实不知道造飞机外壳用的就是铆钉工艺,现在造的巨舰,在蒙皮环节也是用的类似工艺。
巨舰底部有可能接触海水的地方,用的是整体黑金融合工艺。
船底还好,问题就在侧面顶端等等地方,首先还要打孔,黑金材料硬度又高,打孔的速度快不起来。
陆恒开始和工程师讨论解决方案,怎么提高速度。
某工程师询问道:“是否可以用电软化材料,再次让材料变成液态,用模具留出铆钉孔...。”
陆恒点头道:“这个可以设计一种新的工具,局部通电,就像是一根金属,局部通电的情况下,距离越远的地方电阻会增加,达到临界点才可能软化为液态...。”
最初的沙海通电,其实就是不停增加能量,电流会一直传导积蓄,最终将所有材料都软化。
所以只要控制时间,控制导线距离,其实能够做到局部软化。
网格融合也是利用这个原理。
讨论后立马有工程师接下研发任务,将开发一种全新的打孔工具,到时候这种工具贴在黑金正面黑背面,中间距离就会快速软化,在这个时间将模具放进软化区域,就能获得孔洞。
模具需要快速取出,在下一次快速使用。
陆恒参加半天会议,后面的会议没有继续参加,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正常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就交给普通的工程师了。
他现在要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
陆恒的办法当然是制造机器人了。
还要制造很多种机器人,一种完全和人类似,拥有人的双手结构,到时候在沙海直接取代如今的工人。
另一种是异形机器人,刚才工程师讨论的打孔机器,将来可以直接融合在机器人机械臂上。
还有飞行装置...。
让机器人飞起来,主要解决的难题是将来在沙海不需要搭脚手架。
船坞这边人力安装,耗费时间很多的就是搭建脚手架,铸模时靠着沙海支撑,盾构机挖掘,节约了搭建框架的步骤。
结果现在巨舰2000的骨架倒是没用到脚手架,但到了外壳安装,又要用上了。
要知道巨舰2000高达80米,内外其实都需要搭建脚手架,要不然工人没办法工作。
设计机器人,飞行平台,那就容易了。
陆恒没准备让每个机器人都飞起来,他想设计飞行平台,能够保持稳定,让机器人有立足之地,到时候让机器人站在飞行平台上安装巨舰2000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