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还展示了一些视频图片,证明自己没有撒谎,有他乘坐高铁的车票,去医院照顾母亲的照片,现在他就待在酒店进行直播连线。
“机器人拥有比人类还强大的掌控能力,我能完成的工作,机器人替身都能完成!”
“于是我在电子厂的工作,全部交给机器人进行,最初机器人自我调控能力比较差。”
画面里又展示一开始遥控机器人干活,结果错漏百出,压根无法适应流水线工作,打个螺丝焊接线路差点把电路损坏。
“机器人拥有控制度调节功能,我最后使用百分百控制模式,相当于机器人的传感器和我的大脑神经元连接。”
“我怎么想,机器人就能怎么做,就连力度传导都非常清晰!”
“给我的感觉就是我自己在流水线工作一样。”
杨林说着露出感激的笑容道:“经过几次操作,机器人拥有学习能力,很快就掌握我在流水线上的工作,而且工作效果比我本人工作的还好,因为他不止在学习我个人的操作,其他测试的同时数据也在一起学习。”
“到现在我将控制力调整到50%甚至更低,脑海里下达指令,幻想该怎么做,机器人已经能够超过我本人操作...。”
陆恒这时候插话道:“我们的机器人拥有学习能力,但需要提供数据训练,杨林就是提供数据的一员,未来当机器人吸收足够多的数据,就能彻底抛开人类控制员,应对各种复杂工作场景。”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也有自己的决策...。”
杨林也配合的说道:“陆总,那我们这些普通工人,未来都会被淘汰吗?”
陆恒毫不避讳的说道:“是的,未来绝大部分体力工作,低强度脑力工作,或者说除了科研、艺术类工作,其他工作机器人都能胜任,就算科研和搞艺术,也可以使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辅助...。”
感谢完杨林,陆恒又连线别的测试员工。
接下来连线了司机,这名网约车司机是恒创旗下共享汽车全职司机。
这段时间对方没有接乘客了,而是模拟接单,积累训练机器人的数据,其实就是机器人驾驶汽车到处跑。
为了能够获准机器人上路,汽车都经过改造,用的是考驾照的教练用车,副驾驶还能控制车辆。
在训练的同时,驾驶位是机器人,副驾驶是另一名司机。
只不过训练了半个月,每天跑很多虚拟订单,副驾驶的司机一次出手的机会都没有,整个训练过程非常稳定。
陆恒介绍道:“机器人已经学会驾驶,目前需要训练的数据,需要全国范围的所有网约车司机提供,主要是判定怎么和乘客交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