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你们一直以为是我自愿的么?那时你们都还小也许不知道,也许忘记了,是妈子在房间里和我说好大通道理逼我嫁的。我当时已读到高中,在村里乃是最高文化,读书明理,自是懂得不少道理,学校欲招为老师,谁会愿意自毁前程就此普通婚嫁一生……”大姨妈向来是一个坚强的人,固有生活所迫,她天生即是非常坚韧的性格,纵使潸然泪下,声音哽咽,也没有嚎啕大哭。作为听众的妈妈哭得不能自已,相比起来倒更像苦主。
而在外婆口述的故事版本里,大女儿先暗恋的,虽口头不说,好几次偷偷摸摸地动作,知女莫若母,在“冲喜”的方案一出,大女儿溢于表面的窃喜期待。哪个好人家的母亲愿意将女儿嫁给一个病秧子给人冲喜?还是有大好前程的女儿!而病号只是一个外乡人,不知从何而来的毫无血缘关系的干兄弟,何至于委屈女儿的一生,救一个不相干的人?但是大女儿跪在了她的面前,苦苦哀求,不论前程如何不论未来如何,只望得偿所愿,与爱人厮守,患难坎坷都同舟共济。作为一个明事理的母亲,顶着所有风言风语的压力,无可奈何同意了这门亲事……
外婆的记忆力素来惊人,无论多少年前的事情,各处细节描述恍如昨日,每一句逻辑条理明畅似就在眼前,不容置疑,日常为人处世明事理、辩是非、知荣辱,心态豁达,与逼迫女儿的恶母完全不搭边。但是大姨妈的哭诉又是如此凄婉动人、情真意切,每一句诉说都如积压心底多年的郁愤的倾泻。到底是谁的记忆出了问题?
真相如何,在当年那扇破旧的房门内,再无人分辨得出。
可欣慰的是,无论当年怎样的舆论暴力,无论是谁编造另一个事实欺骗自己直至自己也深信不疑,几十年后,大姨妈除却一次诉说没有责怪,常常往来,孝顺母亲;外婆淡然处之,一如既往,母女之间就和普通的母女一般。
过去,就让之成为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