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月的这番话,让刘恒生尴尬无比。他只能强行装作没听见,继续请他往里走。
再往前行数十步,便到了贡院的主楼。这幢主楼一共分为三层,底层是考官办公和阅卷的地方,二层是存放试卷和考具的库房,顶层则是供奉孔子像的祠堂。而围绕在主楼四周的,乃是一大片考棚。
刘恒生介绍道:“由于每次应试的考生少则一千多,多则达两千,所以将考棚分为了五个区域,每个区域最多容纳五百名考生应试。这五个区域有高墙隔离,互不相通。唯一连通五处的地方,就只有这个主楼的院子了。”
赵怀月见到院子的四周全是高墙,而墙上各开了五道门,现在并没有上锁。
“等考生全部进了各自的考区,门就会上锁?”
“对,轮值的考官和负责巡逻的军士进去之后,微臣作为主考官,就会从外面将所有人反锁。直至考试结束前,门锁是不会允许被打开的。这种防止泄题的方法,称之为‘锁院制’。”
“本王听父皇提起过,这次的‘锁院制’将会比以往更加严格?”
刘恒生证实道:“因为有了之前的泄题之事,圣上将‘锁院制’的范围扩大了。本次春闱将实行‘双重锁院制’,既出题的考官和考生全部锁于贡院之中。考生只有在考试结束以后,才能被放出贡院。而考官则更加严格,圣上不会再提前任命出题的考官了,也不会提早将拟好的试题送至礼部封存。开考前一天,圣上才会指定出题考官,并且带上封好的题目进入贡院。考官一旦进入贡院,不得与臣僚相见言话,要在贡院内按照圣上所给的题目完成出题、引试、阅卷等。直到放榜后,才允许出院。”
一旁的白若雪提出了一个疑问:“刘侍郎,虽然我并非参加科举出身,但也听人说起过春闱需要连续考上数日方能结束。若在半途之中官吏家中有事,急需联络里面的人,那该如何处置?”
“以前的时候,考官家中有事也是能从贡院中出来的,只不过这样太容易泄题。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平安历’,使吏隔门问来者,详录其语于历,传入院中,试官复批所欲告家人之语及所取之物于历。”
也就是说,先是由小吏隔着门把考官家仆带来的消息记下后传至考官处。考官将处置的方法告知小吏,再由小吏隔着门读给考官的家仆,确保不会泄题。不过这种方法一看就不太靠谱,但时间长了在传递过程中若是使用了暗语,也可以泄题。
若将题目泄出,由考场之外的替写作答,答完后再用蝇头小楷写在纸上偷偷送给考生。那考生只要重新抄录到试卷上,就能轻松完成舞弊了。
这一点只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加强巡逻和检查,目前并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