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光对于恢复开中法没有任何信心,在他看来,朝廷的盐引现在已经完全丧失了信用,就算是朱载坖想要推行开中,首先就要面对的就是商人们手段数量庞大的盐引,就算是朱载坖想支给他们盐,也不可能拿出足够的盐来。
朱载坖于是问道:“那王铨郎以为应该如何解决此事?”
听闻朱载坖的话,王国光不禁连连摇头,这事情可不好办,现在余盐、私盐泛滥,导致正盐壅积,守支问题不断恶化。朱载坖的意思就是不但要恢复开中,而且还要恢复盐引的信用,这就麻烦了。大明的滥发盐引,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真是大罗金仙也不行。
滥发盐引最多的,首先就是皇帝,不仅大量的发放盐引赏赐大臣,大明宫廷的物资采买除了皇帝从内府支银以外,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给予负责采买的人员盐引,以盐引兑换货币或直接充当货币。
对于皇帝来说,使用盐引当然是十分快乐的一件事情,毕竟自己内承运库的银子是有限的,但是盐引确实可以随便印的,他们把盐引当成了宝钞一样的使用,因为这样就不需从内库支银,便可获取所需物资,极大地满足需求。历代皇帝们滥发的盐引,何止以万计算。
如成化时期,内官监太监王敬,奉命到江南采取药饵、收买书籍,朝廷止赐盐七千引公用,止可值银八千余两,到了弘治、正德时期,使用盐引就变得普遍了,弘治十二年,尚衣监太监秦文奉旨南京督造段匹, 请增支长芦盐五万引鬻之于南,取价充用;正德四年,内官太监杨镇齐官银万两,长芦盐八千引往南京易银,买丝织造。内廷采办,往往动支盐引以万计。
毕竟商人们只需要拿着盐引支盐就行了,而陛下心里可是装着九州万方的。这样的一通骚操作之后,最后的结果就是大明的盐引和宝钞一样,成了废纸,现在有商人自永乐中候支盐,祖孙相代不得者,这样的盐引还有个屁的信用,想拿这玩意去骗商人们开中,简直是不讲武德。
盐引盐引,值钱的乃是盐,只要盐引能够从盐场支到盐,那就是张破纸,都能换到银子,可要是支不到盐,上面就是盖了万寿帝君的大印,那也只能拿去烧了糊弄鬼。
盐引在开中法的地位是基础的,他是开中法赖以运行的基石。从开中的程序上来说,纳米中盐的流程由各级盐政机关、粮商及运商、盐场等共同参与。官府编制勘合和底簿,发布到各布政司、都司和卫所。商人需先按照户部榜示要求,在指定的仓所缴纳规定的粮米、茶叶、马等物资,根据输运物资数量,获取相应的支盐数目。再经转运司比照底簿及审验勘合相符后, 商人领取盐引,在派定的盐场支盐,并在规定区域内销售。
而盐引在其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盐引,官府就向盐商借贷了购粮资本或输运费用。换言之,在朝廷信用保证下,商人先行垫付购粮或运粮费用,官府以未来时期支盐权利及销售食盐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本息。
所以,盐引壅滞意味着盐政信用出现危机。没有信用的盐引是无法支撑开中法的,这点朱载坖明白,王国光也很清楚。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恢复盐引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