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怔怔的看着李青,这一刻他对李青有了全新看法。
正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一个人的心性,和他日后成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一刻,他明白了为何父皇会如此宠爱李青,也确信李青的高度绝不止于此。
再想想和李青为数不多的相处,那次招降乃儿不花,李青从未对军事上指手画脚,诚然,是因为他不懂军事,但身为监军能如此豁达,足以可见此人心胸之宽广。
才学、武艺、以及万里难挑其一的箭法,皆是常人难以企及。
朱棣不免暗叹:还好,他不姓朱!
旋即,又觉得自己太过小心眼儿,不由暗暗苦笑。
“李钦差大才,本王敬你一杯。”
“不敢当,不敢当。”李青汗颜,他只是情绪上来,借词抒情罢了,没想到朱棣会有如此转变,“下官敬殿下。”
气氛愈发融洽,饭也吃差不多了,两人转而喝起了酒。
李青借此了解了一下,近几年北平边防,以及元人的态度,但得到的答案并不乐观。
朱棣严肃道,“非本王危言耸听,你看着吧,十年之内,元人必定会大举来犯。”
“哦?”李青皱眉道,“王爷为何如此笃定?”
“这个……姑且算是直觉吧!”朱棣尴尬道,“从最近这两年守边经验来看,本王能感觉的到,元人的众多部落正在逐步融合,甚至往统一上发展。”
顿了顿,“当然,本王并未有实质性的证据,怎么说呢,本王在北平就藩了这么久,和元人打的交道太多了。
或许你会以为这是无稽之谈,但本王就是可以确信这一点!
等你回去后,还请将本王的猜测如实禀告父皇。”
到底是朱氏子孙,朱棣虽对老爹的偏心有些不满,但在大事上,他还是拎得清的。
李青点头,“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如实上禀。”
他能看出来,朱棣说的真心,他并未轻视朱棣的猜测。
直觉这东西,说起来很玄乎,但往往命中率奇高,朱棣在北平守了这么久,和元人打了太多交道,绝不会无故有此直觉。
又聊了许久,李青起身告辞。
……
朱棣立在窗前,望着万里冰封,望着极远处的长城,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