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弹幕里热热闹闹地讨论着,讨论心空前绝后地高涨!
各大搜索引擎里,有关“春饼”、“咬春”、“古代春天习俗”之类的关键词搜索,也是在百倍千倍地暴涨。
谁能想到,南枝不仅给村小的孩子们上了一课,还顺便隔着网线给无数观众也上了一课?
这直接促使了各地的美食交流,激发网友对美食的讨论欲上涨。
到后来,连各大官号都加入PK,纷纷为自己家乡的春天美食站台。
当然,这些是后话。
眼下的南枝,把追根溯源的知识讲得差不多之后,开始了上手实操。
昨天张老师临时拨给她一笔上课经费,南枝就拿着这笔钱,搭车去附近镇上,买了些需要的食材和器具,现在正好用上。
南枝率先做起示范——
春饼在美食历史上源远流长,发展到各地后,演变出不同的吃法。
有的大如茶盘,有的小不过巴掌。
不过统一的标准,大概就是春饼的薄如蝉翼,细腻柔软。
要制作春饼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有蒸、烙、煎……
而南枝主要采用前两种,她先将面粉和水,揉成面团,掐成剂子,擀开成小饼,中间刷油,然后合叠在一起,再擀得薄薄的,几乎能透光的状态,再入竹笼蒸制,很快面皮熟了,轻轻揭开,就是薄若宣纸的春饼皮了。
另外,南枝也用了烙的方式,就是调出湿度适宜的面糊,上平底锅摊开,这个就要考验技术和耐心,不把握好那个度,很容易就让春饼过厚,吃着就没那味儿了。
因为后者比较难,所以南枝只是示范,主要还是让学生们亲手实操时,自己来选择用蒸还是烙。
接下来,该学生们动手了。
50多名学生不可能人人都能分配到锅和灶,南枝干脆让所有学生各自分组,轮流动手。
孩子们都很懂事,整体井然有序,完全没有出现某些人猜测的混乱狼藉。
南枝在学生们中间来回穿梭,偶尔上手指导。
她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了蒸,因为这种方式更简单,面皮也更软。
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了烙饼,大有不怕困难、勇敢挑战的意思。
南枝放眼扫过去,在烙春饼的小身影当中,看到了一个小小身影。
是南意。
他的角度刚好背对着她。
南枝不必绕到前面,就能想到南意现在的表情,一定是咬着牙、奶凶不服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