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南游卫国,向国君宣扬蓄士的思想,后生,我就以此来讲一讲我的第一个主张,《亲士》。”
随着墨翟的回忆,画面中竟然浮现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大殿!
彼时十分年轻的墨翟正一身布衣芒鞋立于朝堂百官之间,语气自信从容地向卫王行礼。
“大王,墨翟今日南游至此,愿与各位分享‘蓄士’之道。”
众人闻言纷纷议论纷纷,有人妒忌,有人惊叹,有人沉默。
一身华服的卫王倒是饶有兴致的开口问道。
“哦?敢问何为‘蓄士’?请先生明示。”
墨翟窄袖广袍张开,干净利落的做了一个包裹的动作:“国家若只有美人和享乐,待到敌国打来时无法防御。而蓄士,即培养和储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在和平时期,他们可为国家发展贡献智慧;在战争时期,他们便是国家的坚强后盾。”
卫王闻言若有所思:“此言倒是有点道理。来人,给先生赐座。”
墨翟点头致意,随即从袖中取出三卷竹简递给了侍卫。
“大王,此卷为我所写《亲士》、《修身》、《所染》三篇,若能依此履行,定可富国强兵,上行下效,给卫国带来上下一新的新风气!”
《墨子》第一篇《亲士》,顾名思义,选贤任能,而非任人唯亲。
开门见山提出“禄之主”观点,告诉君主挑选人才时要看重个人能力。
从此篇则可看出诸子百家思想之差异。
同样的现象,不同思想则看出不同结论。
《亲士》言“甘井尽竭,招木近伐。”
认为君主应尽其所用人才的特点,从人力资源角度讲解物尽其用,此为人道。
《庄子.山木篇》亦言“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讲述物极必反的天道至理,此为天道。
第二篇《修身》提出士的自我修养。
“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这种要求如之前所言,十分接近孟子大丈夫要求,类似大学通识教育。
由此可以看出华夏普世价值观在上古时期就互相补充交融了。
第三篇《所染》讲环境。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染不可不慎也。”
《孟母三迁》,环境改变人,所以修身没有定力时更要注重周围好的环境。
比如去酒吧之类,人本无好坏之分,但的确有概率的差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许多人去酒吧放松很正常,但不可避免也会遇到难缠的事,此时网上有人批评他们不会保护自己正是基于此逻辑而出。
毕竟女孩子可以跟网友批驳自由、人权平等,而现实不会跟你讲道理。
前三篇为大框架,直接给墨家思想定调,也是给君王参考的三大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