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乾明几人听到仁治皇帝的这句话时,他们可算是明白了。
杨乾晨这番话应该是戳到父皇的痛处了。
他们这一脉由代宗皇帝从英宗手中夺位。
之所以能够顺利夺位,自然是因为当时的英宗想要急于在武力之上证明自己,最终落得一个兵败被擒,皇位被夺的下场。
有此前车之鉴再次,自代宗之后的哪位皇帝不忌惮御驾亲征之事?
哪位心中对自己的兄弟不带有猜忌之心?
当然了,杨乾明几人在听到仁治皇帝的这番教诲,他们的内心也理解了不少。
父皇此言用心良苦,他们当明此教诲。
心中暗自发誓,今后绝不御驾亲征,免得意外发生。
同时也明白了父皇此前所言不得手足相残的原因。
此刻的杨乾晨听到仁治皇帝将后果说的如此严重,他的内心变得更加惶恐不安。
他刚刚这番话不是主动撞到父皇手里了吗?
心中忐忑不安的杨乾晨只能主动朝着仁治皇帝认错。
“父皇恕罪,儿臣知错!”
在认错的同时,杨乾晨的脑中开始飞速运转。
若是其他的皇兄弟不小心有如此说辞,他们会如何补救?
此刻的杨乾晨只觉得自己用上了此生最大的智慧。
仁治皇帝一听这话,他面色冷峻的反问道。
“又知错了?此番可知自己错在何处?”
或许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也可能是福灵心至的缘故,杨乾晨还真找到了自己的借口。
心中有了想法的杨乾晨依旧紧张,语气略显颤抖的回答道。
“回禀父皇,儿臣文采不好,大家皆知。”
“儿臣刚刚也是嘴笨,这才让父皇错会了儿臣的意思。”
莫说是仁治皇帝在听到杨乾晨这番回答时感到惊讶。
就连站在杨乾晨身边的杨乾明几人的脸上都出现一丝惊愕之色。
难道晨弟这些年一直都在扮猪吃老虎?
居然能够一改常态的说出这些话?
心中充满疑惑的杨乾明几人不自觉的将目光转移到杨乾晨身上。
坐在桌案前的仁治皇帝也比较期待杨乾晨给出的答案,便饶有兴致的望着自己面前的杨乾晨发问道。
“哦?既然如此,你便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仁治皇帝话音一落,杨乾晨便迫不及待的开口解释道。
“父皇,儿臣刚刚其实想说,我大周不止有文科考试一事,武科考试对我大周而言同样重要。”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如今我大周北方还有异族虎视眈眈,岂能做那重文抑武之事?”
“当年太祖皇帝时期,北方学子就因疑似受到欺辱,而奏响登闻鼓。”
“由此引得太祖皇帝重视。”
“这才有了之后的‘南北榜’。”
“莫非父皇欲重文而轻武,致使那些学武的学子们也来奏响登闻鼓?”
“在本朝出现‘文武榜’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