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有的地方,旱灾有了缓解,有的地方却依然干涸一片。
沈婳不是神,她预测到了天灾,却无能为力。
在大自然面前,个人的力量,真的太小、太小了。
“……黄家旺,如果用卓筒井的方法,是不是可以打出深井来?”
虽然知道自己“无力改天”,沈婳还是想多试一试。
她找到了负责制盐的黄家旺。
望着那架树立在半山坡的卓筒井,沈婳轻声询问道。
“打深井?”
黄家旺经过几个月的摸索,试验,又有了几次制造卓筒井的经验,对于卓筒井也算是非常了解。
不只是取盐卤、制盐,还有打井的过程。
卓筒井的原理,就是利用竹子,深挖十几米,将“挖空”的盐井,继续更进一步的开发。
也是由大口浅井朝着小口深井的进化。
卓筒井基本上都是深入地下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如此才能将深藏于地下的盐卤取出来。
这,是不同于普通的水井的。
普通的水井,一般也就几米到十几米。
最深不超过二三十米。
这样的水位,基本上都比较浅。
雨水充沛,或是靠近河床的地方,浅井是尽够用的。
可若是遇到了旱灾,浅井也会干涸。
如此,就需要深挖井。
但,古代的技术有限,或许有的人、有的地方,发明了挖掘深井的办法,却并没有流传开来。
至少在沈婳所熟悉的地方,大多都是浅井。
想要挖深井,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技术。
古代,没有钻头,没有电力啊。
不过,卓筒井就是最早的“钻头”。
它可以利用舂米的原理,用粗壮的竹子,一点点的挖掘。
直至达到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的深度。
如此深度,就算是旱灾袭来,应该也能取到些许地下水。
利州去年下了雪,今年也下了雨,虽然数量都不多,但聊胜于无啊。
沈婳估计,利州应该不会有灾情。
且,沈婳提前预备了那么多的粮食,空间里更是还有大半个京城的存粮。
抵御旱灾,赈济灾民等,沈婳的粮食肯定充足。
但,有备无患。
沈婳觉得,人算不如天算。
她做的准备再多,预想得再周全,也要预防“万一”二字。
“……我没有试过!”
黄家旺现在也属于技术性人才。
早已不复当年龙门寨大当家的一身匪气。
他听了沈婳的话,微微蹙眉,伸手在半空中比比划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