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爱在桃花灿烂时> 第60章 唐诗故事男友讲解 清明佳节众人聚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0章 唐诗故事男友讲解 清明佳节众人聚餐(2 / 2)

“嗯……我用豆浆来冲泡鸡蛋,再加上一些新鲜可口的黄瓜丝蘸酱。”杨涛一边回答着,一边伸了个懒腰,然后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似乎在暗示自己已经大功告成。

听到这里,海珍便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她稍稍思索了片刻,突然话锋一转,开口问道:“那么,对于李杜的诗,你有什么看法吗?”

“要说谁对李白和杜甫更为了解、更有发言权,那肯定非苏轼莫属了啊!毕竟他距离那个时代较近嘛。而且,苏轼词作的风格其实更像李白呢!此外,杜甫留存下来的作品共有 60 卷之多,大概有 3000-4000 首诗歌吧。远远多于李白的诗歌,可以说他才是最有资格发表意见的人。”杨涛说道。

“哦,原来你是以苏轼作为评判标准的呀。”海珍回应道。

“没错。杜甫的诗作简直堪称完美,而李白的则稍逊一筹。单从内容层面来看,安史之乱给整个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即便是放眼世界范围内所有描写战争题材的小说,恐怕也找不出一部能够超越杜甫诗歌的作品来。哪怕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巨着《战争与和平》,也无法与杜诗相媲美。”杨涛稍稍停顿了一下。

接着海珍又问道:“那么关于李白诗歌的内涵,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

杨涛微微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回答道:“其实,在我看来,李白的诗歌确实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但也要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安史之乱时期,李白身处南方,许多事情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而王维则不同,他经历了更多世事变迁,但他的诗歌风格却变化不大。我们可以从王昌龄的诗作、王维的诗作中感受到那个辉煌壮丽的盛唐风貌。

可以说,李白只需张口吟诵,便是整个盛唐的写照,那是别人一家之言,由于李白曾被逐出长安,遭受贬谪,心中的失意愈发明显地流露于笔端。因此,他后期的诗作与前期相比有所变化,已不再完全属于盛唐诗歌的范畴。相对而言,王维、王昌龄更能代表盛唐时期的诗歌风格,当然,唐代诗人岑参同样也是盛唐的杰出代表之一。至于杜甫,则可说是所有诗人中变化最为显着的一个。”杨涛说道。

“中国古诗界到底受困于什么呢?”海珍疑惑地问道。

杨涛沉思片刻后回答道:“中国古诗界受困于诗一定要抒情这个观念,这导致了叙事诗长期受到冷落,始终未能出现长篇巨制。然而事实上,诗本身就具备叙事的功能啊!杜甫的诗作中便不乏长篇叙事诗,但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实不论是他的短篇还是长篇诗歌,若按照现代的分类标准来看,都可以称之为诗体小说。比如那首《石壕吏》,显然就是一部典型的诗体小说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