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其他小说>爱在桃花灿烂时> 第92章 发放礼品海珍清点 学习古诗杨涛释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2章 发放礼品海珍清点 学习古诗杨涛释疑(2 / 2)

海珍急忙解释道:“董师傅没想到你们也会过来,我马上进屋拿几个凳子出来。”说着,她转身走进屋子,将凳子搬到外面来。

董师傅将自己昨天写的诗拿出来给大家看,并请大家提出一些意见。在场的人中,只有杨涛擅长写古体诗,海珍则擅长写现代诗,而杨柳和苗芳对此一窍不通。

于是,杨涛首先发言,表示这首诗中的两副对联写得很不错,但开头和结尾部分比较普通。接着,杨涛提出疑问,认为“蟒河”为何变成了“蟒水”。他解释说,在山西,这条河流被称为“漭河”,而在河南,则被称为“蟒河”。他猜测使用“蟒水”这个词可能纯粹是为了满足平仄的需要。

董师傅回应称,这确实是蟒河之水的缩写或简称。

然后,杨涛继续评论道,“五岭”与“乌蒙”相对应,“金沙水”与“大度桥”相对应,他们也是满足平仄需要,五和乌不能对应,金沙水和大度桥也是这样。有为了平仄需要嫌疑,对的不能称好,懂律诗的人也要舍弃的。

然而,“长征不是难看日,方锦方为大问题,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这两句却不符合对仗要求,前者存在方位上的问题,后者一窍不通。最后,杨涛感慨地表示,尽管现代人不太懂得对仗技巧,但他们能够理解。

然而,对于那些为政治家阿谀奉承、自圆其说的行为,他却觉得十分可笑。在他看来,杜甫和李商隐在对仗方面的造诣可谓登峰造极,现代人虽难以企及,但至少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接着,杨涛又提到:“政治家的词作的确非常出色,但并非诗作。他可是老干体的鼻祖呢!或许他本人并不知晓这一点。要知道,他手下的元帅大将们皆是老干体的创作者。而我与他们相比,只是稍稍逊色一些罢了。普通话的推广始于解放后,而在此之前,政治家写诗时喜欢使用临韵。我们向他们学习,许多人却不知其中缘由。我们为何会写出老干体?往往只注重气势,忽视了篇幅结构,更没有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甚至对婉约派持否定态度。如今,普通话的影响力巨大,将入声抹去,形成了北京方言。但实际上,入声依然存在。”

“你们大概不知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就是现代人对老干体的嘲讽啊!为什么文革的时候把李白捧得这么高?就是因为李白不擅长作律诗,对子也做得不怎么样。贬低杜甫其实就是为了抬高李白,抬高李白我没意见,但你总不能昧着良心说杜诗不好吧?全国人民又不是傻子!”杨涛激动地说道。

“我们还是说说我的诗吧,先不提其他的。我之前就说过,古诗真的太难了,我们全县四十万人口里,真正懂古诗的人少之又少,能写诗而且写得不错的也就两三个人而已。你们为什么还要学古诗呢?学古诗就算了,想要发表出来更是难上加难。”董师傅无奈地摇了摇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