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拆封糊名前,王明觉原以为这位才华横溢的解元郎应该是一个年长一些的考生。
然而当他们打开试卷后,惊讶地发现李承平竟然只有十六、七岁左右,还是个尚未弱冠的少年。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年轻人的字可谓是颜筋柳骨,刚柔并济,筋骨分明。
显然,这是多年来刻苦练习的效果。
尽管李承平的字体带有一定的模仿痕迹,但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特色。
陕西可不怎么出才子,如此年轻的解元郎更是少见。
自古英雄出少年,不以年龄论高低。
李承平此前就名气不小,再加上有崔博先前的推荐,王明觉对于解元选择明确了许多。
李承平要是知道崔博对于自己被点中解元帮助颇大,一定会感叹枕边风的威力就是大。
常常在王明觉耳边耳语,相较于其他竞争者,自然优势大的多。
观台之上,崔博和西安知府等人同样是面带笑意,乡试可是陕西三年一次的大事,突出的是一省文教,说出去谁人脸上不沾点光彩。
崔博正想着怎么不经意间告诉李承平,自己对他的帮助之意。
毕竟做了好事,得把事迹展露出来,他可不是默不作声的爱心人士。
帮助李承平是有政治需求和目的,不然谁中解元与他有何关系。
徐教谕更是喜不自胜,去年他便知晓李承平前程远大,但没想到仅仅时隔一年就给他带来如此大的惊喜。
“真是叫人羡慕啊!”
那个考生对解元的名头是充满了欣羡,他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李承平身上。
落榜的考生,更是一个个神色黯淡无光,多少人因科举成功而意气风发,仿佛骏马奔腾,又有多少人会失意而归。
乡试,终究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如愿以偿,大部分人只能黯然神伤。
简单叙话后,王明觉让他们自行去热闹热闹,等到鹿鸣宴时,他们再聚。
想来一众新晋举人在这几日会忙的手脚杂乱,脱不开身。
几人回到茶楼之后,走到近前,发现报录人已将茶楼给挤得满满当当。
胥吏是一方面,报录人则是另一方面,后者多少有点难以解决,因为他们不只有这么一两拨。
就跟农村置席面有喜事一样,很多唱小曲的会过来凑热闹,讨点小钱,蹭包烟。
李振良还说有几个报录的,探听到李承平家的住址后,往村里去了。
李承平已经可以想象到爷奶他们知道自己中举后的表情,只希望余氏看到一波一波的报录人管他伸手要钱,别生气。
乡试放榜后不久,报录人就纷纷聚集于此,谁让新晋举人老爷们几乎都在这间茶楼内。
说来还要茶楼掌柜还要感谢李承平,冲着他的名头,今年不少士子来这等着放榜,无形中增添了不少生意。
对于去年院试李承平考中后,讨要来的那份墨宝更是自觉有先见之明,掌柜的嘴角不自觉的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