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大明:殿下请登基> 第784章 天津工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4章 天津工业(1 / 2)

天津的厂坊,以轻手工业和造船业为主。

当前拥有着大明最先进且规模最大的造船厂,养活了运河沿岸乃至山西的众多衍生产业。

不过,这家造船厂,施二姐他们进不去,其他的中小型造船厂,倒是让旧港的人见识了一下世界顶级的造船技术。

施二姐看着巨大的龙骨,利用巧妙的铆接,将整个船身骨架连接成一个整体。

工匠们拿着木锤,不断挥起,调整着骨架,让原本两个木块在一次次敲击之下变得严丝合缝,最后甚至看不出缝隙。

不过,施二姐也发现了,这些手艺人多是白发苍苍,没有多少年轻的面孔。

长时间的禁海,让大明的造船工匠急速萎缩,现在那些技术高超的工匠,主要服务于天津造船厂,而普通船厂还是舍不得前期的投资。

但也正是如此,有着天津造船厂的薪资对比,船匠们的待遇也普遍提高了许多。

“这仓库中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木材?”

看向一旁的仓库,里面放着堆积如山的木头,施二姐向陪同工匠问道。

闻言,工匠回答道:“海船所用木材,都需要阴干才行,如此存留下来的木材,不容易开裂,经久耐用,更加能对抗风浪。”

一般而言,不用特殊手段的话,光是阴干就可能要储藏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此之后没有被腐蚀的木材才能用做海船之用。

如果没有掌握特殊烘干技术,光是这一点就要造船厂前期投入大量资金。

当然了,要是赶制的话,也不是不行,但所造出来的船,用了一段时间就会开裂、受腐蚀。

在永乐时期,因为大力打造战舰福船的原因,朝廷工匠摸索出了缩短这一时间的烘干方法,这也让巨大的木材缺口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缩短了福船建造时间。

这种技术在取消下西洋之后便流传到民间,可是因为需求的急剧减少,加上工匠们传男不传女和留一手等等因素,也很快在民间消失。

施二姐缓缓点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

大明随便一家造船厂在她眼里都十分先进,可她不是工匠,就算让她看再多,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更何况,像大明这样能耗费几年时间晒木头,然后造船的过程,可不是什么小国可以随便学习的。

而见识过造船厂,施二姐还去参观了皇室窑厂,里面便有举世闻名的铜胎掐丝珐琅,也就是常说的景泰蓝。

珐蓝以其绚丽多彩,且带有丰富的艺术风格,被皇室所青睐,别说后世拍卖随便就是个千万,就算是当前,也只有顶级权贵才可能拥有。

因为朱祁钰并不在意这些,与其在皇宫里的御用监闭门造车,还不如走向贸易。

光是其价值,基本上都是以黄金交易,价格上和后世差别或许不是很大。

高超的烧窑技艺,让器皿放射出宝石的光芒,细致的金工装饰,光是看着就能让人感觉到贵气,每个拥有的人都会觉得物超所值。

像施二姐这样的一地头领,看到成品珐蓝,目光就被紧紧抓住,甚至露出痴迷的神情。

就她而言,这里的一个瓶子,就可以换她一整船的东西。

因为是皇家厂坊,外加上是奢侈品的原因,施二姐只能远远看着工作流程,甚至是欣赏成品时,她都有点不敢上手,深怕一个不小心,摔碎了一个,那她就不知道怎么赔了。

小心翼翼离开窑厂,之后就被人引到制衣厂。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