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改革的决心很坚定,在外流亡的这么多年,他见过纵情享乐的国君之下是苦楚的百姓,也让他见过了什么是霸国状态下的民族自信。
正是因为见过了,所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文武百官早在登基那天就已经安排好,在处理完吕却两大派系之后,连带着拔除又一批官员。
将二十人流亡团赋职任功,本来就只是先行将他们插进政治集团掌握一定权力,之后还要根据他们的能力再度调整。
就比如说本来任司寇的颠颉,掌管了一段时间的司狱刑法之后,觉得实在吃力,跟重耳上报之后,重耳就将他调去了军营。
如今的大晋暂时没有定总军将是谁,最高指挥权掌握在重耳的手里。
重耳总是把介之推的血诗拿出来看,他想真的建立一个清明而强大的晋国。
唯有这样,才能告慰阿推的在天之灵。
重耳觉得他要靠自己去建立,因此他就要随军出征。
就如同父亲当年那般。
亲自上阵。
所以暂时也就不用急着定总军将。
随君流亡的魏武子,驻守蒲城的高瞻,后调过来的颠颉,以及暗中潜伏的公羊离,都是军将。
公羊离如今也能堂堂正正用回他本来的名字,里共。
初期阶段,全晋军队分为四股,由此四人掌管同等军权,带领同样的人数。
每隔一季,四军比试,从上到下,能力到作风,皆有军律可依。
能力出众者,赏功劳,不合格者,降军饷。
原晋军白白胖胖毫无作战能力,到训练有素,勇猛突进,用时不过短短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