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辈子
鱼朝恩顶着监军的头衔到了长安,同时也给李非带来了史思明归降的消息。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原本看似极为棘手的几个问题,好像一下子全部解决了,顺利的让李非有些措手不及。甚至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对于史思明的归降,李非依然觉得是韦坚的缓兵之计,主要的原因就是安禄山的突然殒命。李泌来信征求自己的意见,结果自己还没来得及给李泌回信,就已经接到了史思明归降的消息。
太快了,快的有点让人生疑。
并且肃宗给了史思明太原节度使的兵权,那就等于将整个河北道和部分河东道都纳入了他的治下。这样一来,即便安禄山的势力土崩瓦解,史思明完全可以借助外力随时再举反旗。
对于李非来说,这完全是饮鸩止渴的方法。
于是,李非直接再次上书,说不能给史思明节制太原的兵权,最好让他去黔中或者岭南这些偏狭之地,这样能切断和胡族的联系,也能避免有朝一日他重蹈安禄山的覆辙。
但肃宗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对于李非的建议根本不屑一顾。李非心有不甘,在半个月内连上四道奏疏,让肃宗对史思明多加防范。哪知史思明得知李非此举后,直接派人在肃宗面前哭诉,说此前安禄山本无反意,就是李非接二连三的倾轧,才让他退无可退,而史思明之所以一直不与安禄山合兵一处,也不攻打长安,其实是为了以战逼和,找个机会重回大唐,他手下的胡人都认为自己是大唐子民,绝无二心。
尽管肃宗对史思明的陈述半信半疑,但想到如今这个局面来之不易,便好言安慰了一番,说绝不会怀疑史思明。几天后,史思明上书,说他为表忠心,可以自筹军资攻打洛阳,剿灭安庆绪叛军,以正天下视听。
这一下,肃宗算是对史思明彻底放心,同时下旨对李非重言呵斥了一番,让他此后不要再挑起是非。
李非百口莫辩,他明白史思明的心思,一旦他真的攻下洛阳,占据洛阳不放,他可能比安禄山更具威胁,想要再次上书,却被屈海拦下。
恍惚间,李非好像重新回到了他和安禄山在庭前争斗的日子。
而鱼朝恩的到来,更难受的是屈海。他虽然代领了兵部尚书一职,但所有调兵的指令都需要鱼朝恩的点头。郭子仪远在蒲州,也被鱼朝恩遥指,让他没有自己的允许,兵力绝对不得擅动。
本来李非想要趁安禄山之死,叛军军心浮动之际,找机会攻打洛阳,又被史思明抢了先机。一时间,李非心中极为郁闷。
守下长安,安禄山身死,本来是安邦定国的功劳,但只是被肃宗恢复了相位,无任何赏赐,接着又派来了专使四处掣肘,监视动向,李非明白,肃宗对自己的不放心,已经到了顶峰。
不光如此,鱼朝恩来到长安之后,还带有一项圣命,就是负责调查清楚安禄山在长安留下的那笔钱财去向。
那笔钱被李非交由屈海自行分配,就是为了快速扩充火器装备,安禄山的叛军一撤,屈海便已经安排人手四处搜集制备火药的原料,还要准备大量的铁矿,耗费不小,已经用去一半儿,并没有特别详细的账目。另外,这些火器李非和屈海都不想让肃宗知晓内情,所以,鱼朝恩一提出这个要求,屈海便有些慌乱。
李非则不然,轻描淡写的对屈海说道:
“这些宦臣都是些见钱眼看之辈,你只需备些珠宝玉器,再给他一些钱财便足以应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