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洒在书房的木质地板上,映出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书房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宇文轩坐在案前,专注地翻阅着古籍。他的手指轻轻滑过泛黄的纸张,仿佛在与千年前的智者对话。
“这些古籍,记载着先人的智慧,是我们文化的瑰宝。”宇文轩低声自语,眼神中流露出对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此时,卫斯奇和赵文走进书房,两人的步伐轻快而稳重,显然是宫中的得力干将。
“正是,宇兄,你看这阴阳五行的运用,与我们当前的治理之策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卫斯奇微笑着,指着古籍中的一段文字说道。
宇文轩抬头望去,只见古籍上写着:“天地万物,皆由阴阳五行所化,相生相克,循环不息。”他点头赞同道:“没错,这些古籍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治国的指南。”
就在三人沉浸在古籍的智慧中时,赵匡胤带着一股威严的气息步入书房。他的目光在书房内扫视一圈,最终落在宇文轩身上。
“看来诸位都在研读古籍,正好,我有一事相求。”赵匡胤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着帝王的决断。
“陛下请讲。”宇文轩三人恭敬地起身行礼。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想在朝廷中推广文化教育,让更多人受益。不知三位有何建议?”
宇文轩略一思索,回答道:“陛下英明,这正是我们团队所擅长的。我们可以从整理古籍开始,编纂一套适合百姓学习的教材,并在各地设立学堂,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文化。”
赵匡胤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对宇文轩的提议表示赞赏。
春风拂面,花香袭人。文人雅集在皇宫的后花园中举行,众多文人墨客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诗词歌赋之美。
苏轼一袭白衣,坐在亭中挥毫泼墨。他的笔下流淌出的是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句诗一经出口,便引起在场众人的共鸣。
欧阳修作为文坛领袖,对苏轼的才华赞不绝口:“子瞻之才,真是举世无双。”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后辈的欣赏和期待。
宇文轩带着团队成员也来到了雅集现场。他们站在一旁观看苏轼的创作过程,不时地低声交流着对诗词的见解。
“两位大人,我等有幸见证这一盛景,真是三生有幸。”宇文轩上前行礼道。
苏轼抬起头,微笑着对宇文轩说:“宇文兄,你们团队的贡献,我等也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叶无痕在一旁调侃道:“若是能让苏轼大人为我们团队写一首诗,那就更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