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金戈丽人行:天命之魁> 第十八回《鳖脱出瓮,龙游入海》第九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回《鳖脱出瓮,龙游入海》第九节(1 / 2)

于是吉义审时度势,决定趁早遁去。不举旗建立义军,更不称王,任凭“妖人吉义”这顶帽子继续戴下去。

饭要慢慢吃,吃太快容易噎着;势力要慢慢壮大,壮大太快容易崩溃,只因根基不牢。历史上的义军为何总是昙花一现?吉义曾与山士贤、山士惠探讨过其中原因。“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典型的原因就是,在还没有能力统领更多人马的时候,贸然就把人马扩充得太多了,结果导致一系列的问题。人马太多,粮草接济不上;粮草接济不上,需要打更大的战役去缴获更多的粮草,或者控制更大的地盘以生产更多的粮草;可是管不好更多的人马就无法去打更大的战役、控制更大的地盘……

带几百人与带几千人,不是一回事。带几千人与带几万人,更不是一回事。

许多义军首领铤而走险起义,即使趁着时运一时成功,攻州夺县,称王称霸;然而他们欠缺自知之明,把上天给予他们的运气,误以为是他们自己的能力。顺境之中,妄自尊大,到了逆境,无能为力。那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多么渺小,可是已经迟了,自己身死名灭,搭上手下多少人命。

他们没有长远的眼光,不会深谋远虑,只知道对付眼前的问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如此简单,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草寇无异。其实战略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不少义军首领起初带领几千人时风生水起,屡战屡胜,后来有了几万人、几十万人,反而越打越难打了,结局不是屡战屡败终至瓦解,就是一场大败立时覆灭。

许多义军首领也知自己文化不足,想要请高人谋划战略。不少义军都有军师和谋士。可是那些所谓军师和谋士,往往只是不得志的儒生而已,有文才而无实学,对于如何用兵、治军、后勤、内政,其实是一无所知的。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浮躁而急于求成的首领,很难有真正靠得住的贤才去投奔,哪怕有,他们也不会赏识啊!

史上仅有的几个最终成就大业的义军首领,尽管出身低微,其实也有文化。他们自己至少有些文化,懂得赏识真正的贤才,采纳正确的战略。他们生性都有稳当的一面,不急于求成,刚开始让别人去称王称霸,自己韬光养晦,后来才渐渐发力。

山氏兄妹为吉义廓清了以往成败兴亡的史例,吉义便更加清楚了自己应该如何作为。就当前而言,不铤而走险,不图扩充人马硬拼,反而要减少人马,战略转移。

手下几千人马,只挑选五六百人,都是比较精悍的,而且务必是忠诚的,自愿继续追随才行。

为什么只要这么些人?因为没法全都上船啊,只能精选一部分人去战略转移。

先前张晋、刘兴隆来投奔时,吉义让他们不要凿沉船只,便有要留后路的打算。有备无患,这下便可派上用场,以他们的船队载送五六百人转移,再多就装不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