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更大的一件功劳就是,耶律宁甚至还能借着追击阻卜人的机会,南下占据了一处可直攻西夏的北大门关城,这可谓是他即位以来最大的对外战果,怎么能够不令他喜出望外?
徐三跟着耶律宁,一同进入了夏捺钵行营。
辽朝皇帝的捺钵规模虽然宏大,但却很少有固定建筑,大多都是可移动的帐篷。只是这种帐篷,无论是单体的大小、整体的数量,以及最终占地的面积,都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像:
耶律宁带着徐三自南面而进,先看到的地方是一处很大面积的高台,阶高二三尺,上面结着一处高约数丈的中心大帐,只是外形相对比较简约,帐内外皆铺了青花毡,这处便就叫作省方殿,有巡视四方之意;
此处为捺钵营外围,以省方殿为中心,设有不同的行帐区,那里都住着随捺钵一起过来的皇族与群臣的办公场所以及住处,并在最外侧设有鹿皮障。
契丹人以东向为尊,故所有毡帐均向东开,有毡帐、毡车,一路走过,似乎还能看到中书、枢密院、客省等等的字样。
再外侧远一些的地方,甚至还能听到一些难得的喧闹嘈杂之声,耶律宁告诉徐三,捺钵营区的人员上万,仅靠自带的物资难免会有不足。于是会在捺钵营外围的这里专设有市场,都是附近的民众携其物产前来交易。
两人由此一路向北,沿途都有依次的守军普通营帐。如此行走了约二里地后,前方路边有奚车数辆,植苇左右,各系有小绳。耶律宁立即叫徐三与他一同下马步行,原来,这便是大辽的太庙行宫,同样也是毡车,以便于随行而动。
走过这块地方后,两人便不再上马了。此时前方一中心大帐,建在了一座尺余高的基台之上。这顶大帐极为雄伟,都是用就近伐来的巨大树干竖起,再以毡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窗棂皆以毡为之,缠以黄油绢。如此不一般的巨帐,同样有着不俗的名字叫作寿宁殿。
在寿宁殿的两侧厢廊庑,也都是以毡盖之。
如此气势恢弘的连绵营帐,绝非想像中的简陋,足以看出大辽的实力强大与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