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性格刚毅,宁坚不折。在建中靖国年间,对苏轼在起复后为消除党争风气,而不起用弟子的做法率先表示支持,甚至在秦刚丁忧后,也坚决放弃了接任海事院巡阅使的机会。此次,即使他受到蔡京党人的疯狂压迫,在宜州生活得非常艰苦,也一直不愿以逃避的方式前往流求。直到秦观写信告诉元符太子需要一位德学兼备的老师后,这才最终被打动。
黄庭坚到达流求后,就被岛上的繁荣、规模、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所惊呆,在悉心教导太子的闲睱,他还抽空去了唐州及附近土人聚居点,细心体验着秦刚为流求所设计的、再由自己几位师弟们推行的“君子之政”,深深受到了震撼与感染。所以才会有了今天这声发自内心的“执政”称呼。
“黄师伯何必如此生分。还是称我为徐之最好!”秦刚顾不得和赵茂、盼兮打招呼,上前先对黄庭坚行礼道,“师伯只身来到流求,教习太子,安定社稷,又传袭文脉,振我流求士子之心,秦刚对此感激不尽!”
应该说,之前秦观入流求、任右丞,将大宋风流才华传入岛内,让流求从此文脉有兴,士族有始。而在大宋,黄庭坚一度与苏轼齐行名,并称“苏黄”。而到了崇宁年间,老一辈的苏颂、范纯仁、苏轼、章楶、李清臣等重臣名士皆先后逝去,秦观、张耒等人隐匿踪迹,尚能扛鼎中原文坛士林的,也就唯有黄庭坚了!
所以,黄庭坚入流求,尤其是在秦刚已经决定树元符太子大旗,讨谋逆伪君赵佶的决心之后,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然后,秦刚在接受了赵茂对他的师长之礼——他是先帝秘诏钦定太子之师——之后,再对其行君臣之礼:“臣秦刚,拜见太子殿下。”
最后,秦刚才牵起秦盼兮之手,招呼大家都在书房里坐下。
赵茂还是孩童心性,看到最熟悉的秦刚后,虽然在黄庭坚面前,但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老师,我可不可以随林帅监去多乘海船吗?”
“哦?殿下想多乘海船,是想学习什么吗?”
“林帅监说,天下之大,海为其首!老师既然让茂儿要做天下之君,我想多出海,习海战,做一个海上的霸主!”赵茂很兴奋地说道。
看到黄庭坚略略皱起的眉头,秦刚伸手示意其不要着急,微笑着对赵茂说:“殿下有此雄心甚好!只是殿下未来所要管理的这天下,既有这东方广袤无垠的大海;还有之前见过的北部冰封覆盖的万里雪原;等过几年,臣还可带殿下去西部见识绵延不绝的群山、大漠;南下中原沃土万里、泽国四方的一片片土地。如果要学习作战,除了海战、马战之外,还会有步战、山战、野战、舟战、两栖战、潜伏战等等。光是这些需要在我大宋疆土上应用的战术,就算是要穷极一人一生之经历,又何尝能够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