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陛下您胸襟宽广,用人不疑,吴学士即便身负绝世之才,只怕也难以全力施展!”
“韩国公所言甚是...”
李善长所言虽有逢迎之嫌,却也不无道理,太子朱标点了点头,眼中掠过一抹惋惜,还有那丝毫不加以掩饰的鄙夷,
“遥想当年的兵仙韩信,乃秦末汉初当之无愧的不世之才,其人虽有狂悖之处,却也不该枉死于猜忌之下!
汉高祖若能善用其才,使其北击匈奴,又何至于有当年的白马之围!”
“康王赵构若非为一己之私,暗使奸臣秦桧弄出个莫须有,倘若千古奇冤岳武穆尚在,又岂能出现令汉人蒙羞至今的...靖康之耻!”
“说的好!”
精光一闪而逝,朱元璋嘴角微掀,流露出一缕不屑之色,
“一为巩固皇权,稳定社稷,一为保住帝位,一己之私,虽说事出有因,但狡兔未死,走狗已烹的做法,属实令人不耻!”
或许是察觉到所言似有不妥之处,朱元璋话锋一转,痛心疾首道,
“即便是世间再无狡兔,然念及往日功勋,念及二人的不世之才,也当使其安享富贵荣华,予以善终才是!”
“身为帝王之尊,却行宵小之举,岂不叫人寒心!”
或因之前拍案用力过猛,震荡所致,李善长拱手一礼,正欲附和,却见朱元璋衣袖中竟飘出一张写满人名的宣纸!
虽说已然老迈,但李善长却依旧是耳聪目明,在朱元璋以脚掩之之前,仅仅只是下意识的一撇,当即瞳孔一缩,迅速回眸!
身为朝中老凤,李善长瞬间了然,宣纸上所记载的一连串人名,无不是今日在朝堂上附议衍圣公孔希学,赞成给予倭国改过自新的一众大臣!
唉,虽说早在预料之中,但没想到这些迂腐之徒,竟如此迅速的登上了陛下的...生死簿!
自寻死路倒也怨不得旁人,现如今的大明正面临一场亘古未有的改革,这些人看不清局势,不知顺应潮流,仍旧墨守成规,紧抱腐朽,的确是...死不足惜!
然而,即便是做老子的聪明绝顶,为儿子操碎了心,但前往倭国深造了一番的李琪,近来虽有长进,却依旧令其不省心,
任凭李善长狂使眼色,但一心想要献殷勤的李琪却并未察觉,极为贴心的指了指似乎被朱元璋“无意中“踏在脚下的宣纸,
“陛下,您的东西掉了,您抬抬腿,让小婿替您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