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男人呢?”李芗泉刚问出这一句,王大郎立即以一种不认识他的表情看着李芗泉,后者立即反应过来并后悔了,她不是说过亡夫吗,看我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许是戳到了伤心处,女子很快便泪水上涌,弄得李芗泉很是尴尬,倒是王大郎眼利,他早瞧到门外阶基的一堆柴木上,搁着顶破烂的范阳笠,大抵明白了一些缘由,便“咳咳”两声打圆场,从身上摸了几把,掏出几两碎银,捧给女子道:“节哀顺变啊!你家相公,曾在朱雀军中否?”
“几日前鞑子攻城,奴家外子(丈夫),战死于寨城之上!可怜我孤儿寡母,没了生计。那做官的也未发下几斗粮,往后这日子如何。。。。。。”这时,那女子见到银子,慢慢止住了哭声,脸色也稍稍有些许变化,在犹豫一番后还是接了碎银,反复对着王大郎道谢不己,后者却是明事理,忙道:“这位便是李统领,大人心怀百姓,汝要好生感激才是。”
那女子听到这里,就要下跪,这让李芗泉更是尴尬托住忙道:“你有甚困难,只管讲来,朱雀军不会撒手不管的。”
哪知他这话一出,女子便磕头不止:“求大人收留小儿罢,家中只余三斗米,过不上数日便要断粮,小儿止有五岁。。。。。。”
李芗泉顿时悲从中来,他努力控制快要夺眶而出的泪水,一个母亲要到什么地步,才会忍心不要自己的骨肉,这户人家,看样子是穷到了极点,却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最要紧时失去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李芗泉胸中的悲伤化为怒火,他看着这灰蒙蒙的雨天,狠狠的道:“可恨的鞑子,原本的大宋,百姓富足殷实,如今民不聊生,都是你们作的孽,把这天下害成这番模样,不灭鞑虏,我李芗泉誓不为人!”
那女子有些惊慌,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差池,竟使这位李大人冒名的发起了脾气,就在她惶惶不安之际,李芗泉已经起身,向女子拱手道:“张家娘子,你家夫君为了大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你莫要担心,既是朱雀军遗孀,我便有责任让你们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王大哥,你这便回我家,让蓝梨送一袋米过来。”
王大郎一笑:“大人,这便免了罢,大人的余粮也不多。在下有子女四个,皆已成年,能寻着活什,如若这位张家娘子不嫌弃,去我家便是。”
那张氏却是不语,王大郎知她不同意,也不勉强,当下承诺道:“不妨事,我隔三差五着人送来米粮,保你与小儿不会捱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