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 第9章 长宁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长宁学院(1 / 2)

丁亥年丁未月甲子日(1287年7月16日),辰时,梅硐城的街道上热闹非凡,各式酒肆幡旗在风中摇曳,小二在门口热情的招呼路人进店就餐。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十分嘈杂,拉家常的、操着嗓门吆喝售卖货物的、讨价还价的、卖艺的、啥事没有瞎逛的。。。。。。不一而足。

虽然上月鞑子攻城所留下的痕迹还在,但大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因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已有所消退,或者说因频繁的拚杀所带来的伤痛已令城内军民所麻木,无论曾经有多少伤痛,都过去了,生活还得继续。

梅硐城从开始的千人有余到现在塞进六千人口,各种生活所需也随之增加,加上朱雀军数次大胜,缴获良多,统领以“将士浴血奋战”为由,足足发了一回军俸,连带先前所欠也一并补上,另外,对有功将士赏格的一一落实,于是,手里有些余钱的军将,便有了消费的需求,贴补家用添置家具的、看戏听书吃喝甚至逛窑子的,各色人等皆拥上市集,确实热闹非凡。

只有李芗泉知道,眼下市井的繁荣,是因为战争的获利导致,是畸形的。要促使这种繁荣正常化,只有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的提前条件,是要有相应的基础来支撑。按州府的规划,梅硐城这个被列为州治的城池,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大三倍的面积,以容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城外,数十人担着担,从河道、山林挑来石子,铺就在官道上,另有十余人则吆喝着抬着一个桩形重物不断的夯踏地面。由伍监州主持的修路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州府对官道进行拓宽,即既能满足运输、经商所需,也能满足军事调动,制订宽二十尺的标准(合后世约六米)。

修路最耗人工,但眼下的长宁州是不缺人的,几场大战下来俘兵颇多,尤其不缺青壮,对这些新俘,李芗泉的一贯做法是除罪大恶极之外的普通降兵,进行劳动改造,而非杀头。眼下,伍思成已经深深的感叹这种方式的作用了,起码不用花银子雇人,只要给碗饭就可以了,劳作一日下来,这些俘兵只想吃饭与睡觉,也减轻了张靖等军将看管俘兵的难度。

道路的路基土壤采用由4人合抬、重约百五十斤的石柱夯实,以增加路基的密实度,然后再铺上半尺厚的石子,夯实后再铺沙子,定线的原则是尽量取直,道旁栽种四季常绿的树木,这种道路的形状类似后世中国八九十年代乡间的沙石路,但放在宋元期间,算得上是高级别的官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梅硐城至望湘村的六七十里路,已经不再是往年被足有半人深的茅草遮蔽的崎岖山路景象,自五月底以来,除去中间与鞑子交战的时日,伍思成、汪文涛各自派遣修路队,活跃在丛林之中相向修筑,硬是拓出了一条宽五尺的山路来,只是,接下来的继续拓宽、平整、镶石工作,只怕不是几个月能完成的了,但比之以前只能靠脚力翻越的丛山,现在能骑马通行了,传递信息、军伍调遣都将因此节省不少时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