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是经受不住揣测的,当陛下成为陛下之后,就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哥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陛下不喜欢做,但又不得不去做。”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的皇帝,很少能够善待开国功臣的主要原因。”
“如若这一些开国功臣能够听话,历朝历代的皇帝又岂会将他们全都屠杀殆尽。”
“开国功臣能够给朝廷带来安定,带来庞大的疆土和胜利。”
“可一旦朝廷不需要再对外出战,那么这一些功臣,反而会成为一些祸害。”
“这一点我都知道,原先刘先生就已经向陛下进言,想要杯酒释兵权。”
“可最终陛下还是考虑到这一些生死患难的兄弟,还是没有做出杯酒释兵权的举动。”
“可没想到,朱亮祖这一次,彻底惹怒了陛下,直接让陛下下定了决心杯酒释兵权。”
“这一次如若有人没有递上辞呈,恐怕凶多吉少。”
“这样的事情,我还是不希望让其发生。”
“唉...!”
徐达长叹了一口气,眼眸之中满是无奈之色。
他自然知道,就是因为这一次朱标被刺杀,导致朱元璋内心深受打击。
原本朱标没有这一次刺杀时间,朱元璋还不会太在意这一些文臣武将是否会功高震主,或者说,反客为主。
毕竟这一些文臣武将,基本上大多数人都是开国功臣,他们的能力非常强大,而且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极其之盛。
一旦他们真的造反了,那么,对于大明王朝来说,都是一个极为沉痛的打击。
原先朱元璋自信自己能够压得住,手底下这一些文臣武将,无论他们拥有多么庞大的功勋,自己依然能够压制他们。
可没想到朱亮祖的出现,直接打乱了朱元璋内心的自信。
他实在想不通,自己手底下的开国功臣居然会有一天背叛自己,勾结北原王朝,对他们大明王朝的储君,进行刺杀。
也正是因此,朱元璋开始对文臣武将的忠心,出现了质疑。
“没错,现在陛下对于我们武将,肯定是防范更深。”
“这一次希望不会出事,否则的话将会血流成河,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整个淮西武将,还真不知道能存活下来多少,又有多少人能够留在这朝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