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一清早,噙墨书阁的门口,人声鼎沸。书阁的门还未开,便已经排起了两列长长的队伍。
他们,都是来抢购书阁的最新诗集的。
噙墨书阁,每个月,都会出一期诗集。收录的,有经典的诗词,也有名家新出的诗,当然,书阁评定不错的新人作品,也会收录。
所以,噙墨诗集,便成了有梦想青年出道攒名气的最好平台。
就在昨日,夏侯子安从噙墨书阁回去不久,书阁便紧急刊印了最新一期诗集。
诗集被书阁的老顾客买后,没多会儿,其中的神级作品,《千里共婵娟》便风靡起来。
其速度之快,堪比时疫。短短几个时辰,整个京城,都知晓了。
“唉,李兄,你看了吗?人间绝响,《千里共婵娟》。”
书阁还没开市,排队的人,便先聊上了。
“看了看了,我就是为这个才来哒。顾念顾兄,他昨夜邀我,道是得了绝世好词,邀我共赏。我滴妈呀,我一看呀,就迷上了。这哪里是人写得出的,分明是天上谪仙,才写得出呀!”
“是呀,我也看了。不过是手抄的,没抄全。但便是几句,就把我勾得一夜没睡着觉。这不,天还没亮,我就来了,就这还没排上第一个。”
“哈哈哈,同感同感,咱靠前,应能买上。”
噙墨书阁,后院。
噙墨书阁,是前店后坊的设计。它的后院,便是刊印诗集的作坊。
掌柜的,瞧着一摞一摞的,带着油墨清香的书,笑得见牙不见眼。
哈哈,这些,可都是银子呀!
“掌柜的,要不要开门啦?再不开门,咱们的门板,都快被挤塌了。人,实在是太多了。”
店小二乘搬书的间隙,问向掌柜的。准备买书的人,太多了,他担心他们几个伙计,扛不住。
“差不多了,再把这些搬过去,就可以开门了。”
转头,掌柜的对正忙得脚不沾地的印书工人道:“师傅们,加油干啊,再多印些,工钱翻倍。”
有钱能使鬼推磨。工人们听得工钱翻倍,一阵欢呼过后,都撸起袖子的干。
这批活要得急,掌柜的,已把这批话的工钱开得很高,这再一翻倍,哎哟我去,赚翻了。
掌柜的很满意这个效果,哼着小曲,去开门了。
“哎哎哎,别聊了,书阁开门了。”
不知谁起了一句,排队的人群,便疯了一般挤向门口。纵使书阁已经做了预案,加强了人手,也是费了老鼻子劲,才堪堪稳住现场。
“伙计,那有《千里共婵娟》的诗集,给我拿三本,这是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