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幅陶然亭是与革命密切相关的。对应实物的初建并不传奇,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估计建筑者也决然想不到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特别是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从这个层面讲,说陶然亭是红色教育基地也不为过。
第四幅图是爱晚亭,它要晚了许多年,实物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八柱重檐,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攒尖宝顶,内柱为红色木柱,外柱为花岗石方柱,天花彩绘藻井,蔚为壮观。资料记载是一个名叫罗典的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九二年)所建。初名“红叶亭”,后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而改名为爱晚亭,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诗意。
软件方面,矿泉水厂公开发布的招聘启事,十分令人欣喜。
为了让园林角与众不同,红晴集团更是融进更多的古建。
第一模仿大明湖,它是文化的,无论是那一汪碧水还是依依岸柳都浸满了诗词音韵。不由得让人想起真正的大明湖来,站在南丰祠前凭栏远眺,大明湖景色尽收眼底,尤其是那条玉带一样的曾堤,每天迎送着四面八方的来客,人们陶醉于曾堤萦水景观,却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里还站着一个忧国忧民的身影……
公元1071年的夏天,三五个齐州市民坐在湖边的柳树下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忍受着蚊虫的叮咬,他们多么希望有一阵凉风拂过或者有一股清凉的水沐浴一下也好啊,西湖近在咫尺却“凶猛”异常,没水时湖底干裂,有水时波涛汹涌,哪里还指望得上。路边的小摊贩小心翼翼的做着小本生意,因为地痞流氓还在横行乡里,稍不留神就会被抢的血本无归。在人们看来,这个心惊胆战的夏天与往年似乎没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