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言语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但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智慧。赵姨妈深知,气候与环境,不仅仅是自然条件的差异,更与人的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她的话语,不仅是对北方气候的描述,更是一种对生活哲学的领悟,提醒着人们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姜熙凤先前在京城呆了许多年头,最初已经适应了京城的气候环境,怎奈又到沪海生活了半月有余,冷不丁的重返旧地,只觉得空气中仿佛都有热浪在翻滚,连一丝空气都被蒸发殆尽。
不由蹙起眉头说:“赵姨,这边就这样,前些年闹饥荒的时候你是不知道,连野菜根,车前草都寻不到,周边各个公社的饥民实在熬不过去,吃观音土,揭树皮,以至于北边的沙尘畅通无阻,沙尘暴一刮就是半个月,呼吸一口气满嘴灰。”
不由自主地蹙起了眉头,语气沉重地向赵姨讲述着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赵姨啊,你可能难以想象,就在前些年,当饥荒如同恶魔般笼罩在这片土地上时,我们所面临的绝境。
那时,连最不起眼的野菜根,最常见的车前草都成了奢望,被饥饿的人们搜刮得一干二净。
周边各个公社的饥民,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手段——他们吃观音土,一种粘土,尽管知道它无法提供真正的营养,甚至可能带来更大的伤害;他们揭树皮,不顾一切地寻找任何可以填饱肚子的东西,哪怕那东西本身并不适合人类食用。”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样的行为,不仅摧残了人的身体,也破坏了自然的屏障。
北边的防护林带,原本是抵御沙尘暴的第一道防线,但在那些日子里,也被迫成为了人们求生的资源。
树木被砍伐,植被被破坏,结果导致沙尘畅通无阻,沙尘暴一刮就是半个月,遮天蔽日,仿佛末日一般。呼吸之间,满嘴都是苦涩的灰烬,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姜熙凤先前大学的时候学过农学,自然清楚北边干燥多沙的缘故,北边草原因为过度放牧开垦,导致土地沙粒盐碱化,每当起风的时候沙尘一路南下。
姜熙凤对于北方土地的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她清楚地知道,北方之所以干燥多沙,并非没有原因。
历史上,北边的广袤草原,曾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牛羊成群,一片繁荣景象。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土地的过度开发,这片土地开始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不仅剥夺了草原应有的生命力,还加速了土地的沙粒化和盐碱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