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宋朝的冗官,根本不是问题。
看看后世的公务员就知道了,哪怕是每年国考、省考都破纪录,几十万人报名,但公务员一直很缺,特别是穷困地区的公务员。想想看,连后世都缺公务员,宋朝的官员真的是冗官吗?不见得。
只要是责任分配到位,***并不觉得宋朝就是冗官了。甚至,官吏的缺口还挺大的。***都打算拿自己全部的俸禄,去聘请胥吏了。要是不行的话,直接从技校里面选。要是没人愿意的话,直接指定吧,干个两三年,权当历练了。
赵煦的办事效率还挺高的,第二天任命就下来了,惊掉一地眼珠子。
这不,文官们纷纷上奏折,表示抗议。没办法啊,在文官们看来,这是在抢饭碗呐!不知道多少人都盯着李县县令的位置,怎么能被一个武臣抢了去?!要知道,这李县看似不起眼,可文官是什么?那是闻着政绩的味道,他们能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战斗力的!
李县的税收,这两年一直冠绝开封府。
税收这么高,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只要当上这个李县县令,政绩就到手了啊!
到时候平步青云,不说连升三级,但起码能脱离县令这个苦海不是?
就好像后世公务员那样,有的人蹉跎一生,临到退休了,连一个副科级都没混上,这是因为没关系,走不了后门,你再兢兢业业工作有谁看得到?但有的人,一进入官场就好像如鱼得水,平步青云的,最后都成了封疆大吏!为啥人与人就是这么不一样呢?除了工作能力的差距之外,就是关系、政绩了。
一样的道理,自古官场一个样。在宋朝,有的官员辗转十余年,一直扑在县令这个位置上,半步不得升迁。反倒是从这个县到那个县,政绩还不错,升官就是没他份。可李县就不一样了,这可是“先锋县”、“模范县”呐,只要政绩还过得去,必定会升迁的。
就好比在后世,一个贫困县的县长,和一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县长,哪个受到的关注大?肯定是第一那个啊,只要萧规曹随,升官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文官都聪明,知道这是升官的敲门砖。现在这块敲门砖落到别人手中了,他们能不“义愤填膺”吗!
但赵煦根本不理会,依旧我行我素。
给出的理由也很正当,“李县乃是张卿一手创立之地,他最懂如何治理!”
赵煦的想法很简单,李县是***鼓搞起来的,你们凭什么摘桃子啊?就因为你们是文官?要是这些文官能再造一个李县,赵煦也就算了,他还巴不得呢。可事实上,***就一个。
于是乎,哪怕满朝反对之声,也无法阻挠***做了李县县令这个事实了。文官们对***的恨意,又加深了一层:不给他们发财也就罢了,还跟他们抢升官的道路,这是不给活路啊!
特别是想为门生故吏讨要好职位的重臣,更是颇多怨言。甚至有人开始暗中搜罗***的“罪证”,准备一举扳倒***了。
可以说,宋朝有史以来,最遭人记恨的县令诞生了。
***却丝毫没有这个觉悟,大张旗鼓地张榜招募吏员。上面清清楚楚写明白了福利待遇,还有工作职责,甚至对待百姓的态度。规定了三个月的试用期,要是干不好随时收拾包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