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允抨击司马迁先生的《史记》是一部【谤书】,就能充分显示出他恐惧什么。
他在恐惧蔡邕先生的【谤书】!
从这里,就能看出王允对于他出身于宦官世家,心里到底有多么地自卑。
别怀疑!从王允的生平经历,就能看出他对自身的名誉极为看重,容不得沾染任何的污点,但也正因如此,让他走上了歪路。
在当时的时代环境背景下,宦官出身的王允,就算不擅长宦官私底下所会使的那些手段,至少也是门儿清。
他会不知道杀死小黄门赵津会触怒那些宦官?他会不知道那些宦官最擅长欺上瞒下以偏概全?他会不知道这件事情只要传出去,刘瓒就算没有被汉桓帝处死,也会在那些宦官的指使和刁难之下,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
他都知道,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王允为刘瓒送丧至平原,并守丧三年才回家乡,为的是什么?他心中有愧啊!
王球对他递出橄榄枝,他为什么不接?因为他很清楚王球的背景,他是宦官那边的人,王允到他手底下做事,和自寻死路没什么两样。
与其莫名地被诛杀,还不如借此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无疑,王允赌对了!此举引来了并州刺史邓盛的注意,不仅保住了他自己的性命,也为自己树立起一个不错的名声。
告发张让一事也是如此,他明明可以透过大将军何进和袁隗、杨赐等人之手来做这件事情,为何非得要自己出面?
因为这件事情一旦成了,功劳就是他的,即便后面出了问题,与宦官站在对立面的他,也能获得大将军何进和袁隗、杨赐等人的庇护。
就算退个一万步,真要不幸出了什么差错,王允也能在史书上给自己留一个好名声。
不得不说,王允的如意算盘打得挺精的。
这一点,从王允被救出来以后,就改名易姓地逃出司隶一带,直到汉灵帝驾崩,十常侍也被诛杀,他才回返洛阳一事,其实就能看得出来。
以当时的普世价值观,以及王允给他自己立的人设来说,他王允的脖子真要有这么硬,又岂会这么做?
最有力的证明,就是他在董卓把持朝政时的表现。
董卓是什么样的人?想得到他的信任,哪有这么容易!王允要是没有干上这么几件顺董卓心意的事情作为投名状,董卓敢对他放心?
王允这是拿宦官的那一套在服侍董卓啊!虚与委蛇什么的,只是好听一点儿的说法。
只是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一提华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