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佑安没有有把所有人带上岸,他带着艾能奇和席大柱几个人走在前面,后面还跟着十个亚洲军士兵全部是家丁打扮,其余人全部留在船上,防止有不开眼的打货物主意。一路向城里走去,一路乱逛起来。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杭州的繁华,入眼处都是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与山东千里无鸡鸣形成强烈的反差。王佑安见过后世的大城市,但两种繁华有不同之处。此时的杭州叄作为全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经济异常繁荣,这为当地百姓提供了富足的生活基础。杭州不仅是江南水乡,温润多情,特别是临近春节期间,城市变得尤为热闹,杭州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出现了许多顶级食材,如“豹胎”、“象拔”、“熊掌”、“鹿筋”、“猩唇”等,这些都是当时社会上层才能享用的佳肴。这种饮食习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程度。不少当地农民会放下手中的农活,穿上丝绸衣服,骑上马匹,穿梭于富商家中,享受丰盛的宴席,这种风俗也体现了杭州在明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天竺寺的夜晚香火依旧鼎沸,湖心亭摊位占满了整个台阶,古荡的鱼庄蟹舍隐在烟波荡漾中,西溪多的是岭云竹霭中的村摊野市,西湖上舟贩则会驾驶小船在湖中荡漾,将花卉、菱藕、荷叶、茭芡卖到了游湖人的手中。
一行人也不知道逛到了什么地方,王佑安觉得腹中饥饿,他也看见了跟随的士兵们渴望的眼神。这些人从上岸就被这些美食吸引着,要不是亚洲军纪律严,这些人早就被美食拉走了。他对所有人说:“我们找个地方好好搓一顿,但不准喝酒。”众人听了都高兴得大叫起来:“没问题。谢谢老爷!”艾能奇见王佑安准备带大家吃饭,二话不说就向前走去,王佑安带着众人跟在后面边走边看。没走多远就看见艾能奇站在路边等,跟着艾能奇向前走二十多米,转向另一条衔走了一百多米,眼前豁然开朗,前面出现一条更宽的街,这条街上人流少了很多,但街中间出现了不少马车和轿子,不时还有人骑马经过,原来刚才的街并不是以前主街。街两边的房屋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低矮的单层木屋,而是两层的砖瓦房,有的还三层,从楼上挑出许多幡旗不风中翻飞,和后世打造的商业街差不多。
一行人来到一幢三层楼的酒楼前,王佑安看见这酒楼前挑着一个巨大的朱红色幡旗,上面写着三个黑色的大字“福满楼”,酒楼门前上面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足足有一丈多长,上面也写着三个烫金大字,王佑安盯着那几个字看了好一会儿,觉得这三个字写得非常传神。冷不防旁边响起了一个声音:“这位老爷是外地过来的吧,你真是好眼力,我们福满楼是百年老店,这福满楼还是苏子瞻,苏大人题的字。”王佑安转头一看却是酒楼迎客的小二,他笑着说:“苏大人也是书法大家,你们求这字花了不少润笔费吧。”小二笑着说:“苏大人是雅人,听我们老爷说求这三字,苏大人没有要润笔费,却要我们酒楼免了他所有酒钱。”王佑安想苏轼本来就好酒好美食,这老板花的代价不小,转念一想这家酒楼东家才是赚了,苏轼本就是文坛名人,这广告打得好啊,请了个名人代言。苏轼还是这杭州知府,有他镇场子,少了不少隐形费用,真是一个奸商,估计苏轼还认为他赚了。
一行人跟着小二直上二楼,在楼梯拐角处,小二向楼上一声吆喝:“楼上看茶,新到客官两桌。”这吆喝就像唱歌一样,中间还反复转调,就这吆喝的功力没有三五年的训练是叫不出这味的。走上二楼,就看见几排整齐的桌子,楼梯口还有一个伙计微微躬身说:“客官楼上请。”王佑安走到二楼发现还有通往三楼的楼梯,笑着说:“这三楼还有位置吗?”小二笑着说:“楼上有雅间,楼上楼下各一桌如何?”王佑安说:“我们家规矩不一样,都安排三楼吧。这小二也见多识广没有任何费话,带着众人来到三楼,三楼外有一条回形长廊,走上三楼视线不再受阻,眼前一亮,远处景物厘厘在目,沿着回廊转到酒楼后方,前面居然是一个小湖泊,湖泊上还有几条船,明显不是渔船,极目远眺远处波烟浩淼,令人心旷神怡。三楼的房屋全部是是木制门窗组成,可能是为了减轻荷载,王佑安发现这些门窗居然全部雕花,连屋顶的檩子都雕了花。小二在一个名为听荷轩前停了下来,推开雕花大门,地大赫然铺着波斯过来的厚地毯,屋内摆放的不再是八仙桌,而是两张圆桌,周围挂着几幅画,都是国画山水,王佑安走近看了看,不禁暗暗咂舌,居然都是名家作品。等王佑安转过身,小二笑着问:“客官可满意?”见王佑安点头后又说:“客官,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