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侯勋臣们当了缩头乌龟以后,所有的压力,就都集中到了身为右相国的张欧身上。
谁叫,现在他是百官之首。
他不出头来说几句的话。
那别人会怎么看他?
怎么议论他?
混政治的,都讲一个大树底下好乘凉。
一个能为属下挡风遮雨,谋福利,有事挡前面的大哥,才会有无数小弟尾附其羽翼下。
反之,倘若大哥遇事缩头,临事不决。
那就只能是树倒猢狲散,小弟们自然会各奔东西,去寻找一个能保护自己的大哥。
虽然张欧在丞相任上没干出什么政绩来,但,小弟却着实收了不少。
九卿各衙门都有。
大家平时大包小包的往张欧家里送,图的不就是,将来有事,大哥能拉一把吗?
现在这事情,虽然与大家的前途无关。
然而,事关宗法礼制,丞相不出来说几句话,劝谏一二的话,那大家的脸往哪里搁?
往后,出门访客,遇到哪些在野的朋友或者在外地任职的亲戚什么的,别人一问——君等为什么不阻止天子行此乱命?
那多丢面子啊!
而丞相倘若站出来,力谏而不可得以后,大家起码,还可以有块遮羞布:丞相都不行,我这小胳膊小腿怎么憾得动天子的大腿?我也是有苦衷的呀!
是以,此刻,在许多人看来,这事情,倒是成为了张欧的试金石。
大哥到底能不能护得住小弟,就看大哥能不能坚持立场了。
倘若老大看到皇帝就怕。连劝都不敢劝……
那往后要是出了事情,这老大岂非是会马上就丢下小弟不管了?
这样的大哥,谁肯跟?谁还愿意不计血本的送礼?
当官的。在这个事情上,没有一个笨蛋!
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就等着张欧出面。
可惜……
张欧依旧坐在原地,一动不动。
许多人顿时就失望无比。
太仆袁盎,看了看情况,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拜道:“陛下,臣以为,兹事体大,陛下最好还是先与太皇太后。皇太后,商议之后,再召臣等议论……”
许多对给先帝立庙一事持反对意见的官员,立刻就像找到了主心骨一样,纷纷出列道:“臣等以为太仆所言甚是,请陛下三思!”
刘彻闻言,不由得看了袁盎一眼。
袁盎这个家伙啊,该怎么说他呢?
这人属于典型的传统黄老派政治家,政治立场稍微的偏向儒家。
在他心里,礼法传统。大于天!
不然,他也不会跟晁错各种作对了。
是以,刘彻心里很清楚。袁盎是一定会跳出来反对的,不然,他就不是袁盎了!
甚至,倘若老丞相申屠嘉也在,也一定会跳出来反对。
这些顽固的有些可爱的老派政治家,对于原则问题,是绝对不会后退的!
譬如当年,张苍跟太宗孝文皇帝,为了一个黄龙事件。闹得不可开交,两人谁都不肯退让。以太宗孝文皇帝的政治手腕和脾气,最后也忍不下去了。只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法——罢相!才解决了问题……
刘彻在心里摇摇头,他看了眼意欲出列的晁错,抢先道:“太仆所言,甚合朕意,且待朕去与太皇太后、皇太后商议之后,再来与诸卿商议!”
刘彻岂会不知,晁错与袁盎,斗了一二十年,早就斗出真火来了!
两人的关系,自然是政敌中政敌。
晁错出列,必然是要反驳袁盎的!
倘若在袁盎没提起太皇太后窦氏以前,刘彻可能还会让晁错出来跟袁盎交锋。
但,当太皇太后的名字被提起以后,刘彻就不敢冒险了!
想前世,小猪前脚刚下令,以后所有政务不要再去请示东宫,后脚,就被软禁了起来。
刘彻现在可担不起惹毛窦太后的风险!
好在,他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了。
那几个跳出来支持他的臣子,他都记了下来,只等着过两天来个君臣奏对,然后,再把这些人安排到关键位置上,充作他的耳目和手脚。
当然,给先帝立庙,这是肯定要立的。
刘彻很清楚,他根基浅薄,需要这样的政治活动来加强他的执政合法性。
将这个问题放在一边,刘彻挥挥手道:“先帝遗诏,以太尉为左相国!少府有司,立即拟诏,八百里加急,急递广陵,命太尉速速班师回朝!”
周亚夫大军孤悬在外。
说实话,刘彻心里也怕!
周亚夫自然是忠臣,但手下谁敢保证都是忠臣?
当年,南越王赵佗的上司在听说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后,立刻就烧毁栈道,关闭运河,封闭关隘,自立割据为王。
后世的赵匡胤更是上演了一出陈桥兵变的好戏。
刘彻可不敢把那几十万精锐放在外面放的太久了!
更重要的是,长安城的兵权,基本都被太皇太后掌握了,现在的未央宫卫尉是窦彭祖,长乐宫卫尉是窦婴的胞弟窦信。
中尉、车骑将军郅都虽然是他老爹的心腹亲信,与他关系也还不错。
但毕竟是骤然上任的,关键时刻,南军与北军会不会鸟他,那还两说!
因此,将周亚夫与他手下的精锐调回长安,刘彻的这个天子位置,才算真正坐稳了。
“诺!”少府令岑迈出列领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