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奏章就是请赵构册立皇太子。?。。赵构很安静地听完,很平淡地回答“爱卿很忠诚,可你是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将,这种事由你提出不合适”岳飞失魂落魄地走出皇宫…
薛弼在他之后晋见,一见面,赵构立即把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遍,他希望薛弼一会下朝后去见见岳飞。因岳飞神色间似不大高兴,需人劝解一番。
第二天,赵构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首相赵鼎。赵鼎大怒,严重鄙视岳飞的鲁莽粗陋、不守本分,更进一步断定这定是岳飞的某些乡村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主意,本想着取悦朝廷,哪知适得其反…
纵观以上,每个稍有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会叹口气:唉!岳飞,你这事真是办拙了啊。国之将帅关注储君,这是最犯忌的事!怎能轻易去碰呢?纯粹是找死!
所以岳飞才会在朗读中突然失态,这证明他当时才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出格、后果有多严重。由此更能证明岳飞多么低能,要像小学生一样,送出状纸的一刹那,才知自己的答案有多荒唐! 可有一个细节:早在岳飞之前6年,上虞县丞娄寅亮就曾给当时正在流亡中的赵构上书,建议在宋太祖赵匡胤子孙中选一位册立为皇太子…
那么县丞说得,岳飞就说不得?
很多人会说:对!就是县丞说得,岳飞说不得!因县丞手里没兵。说什么做什么都无关大局。很好,有道理!但真正内幕要在下一个问题时综合来说。才知道对错。
4迎二圣回国
这是公认的岳飞最大的失败。他天天念着要把徽钦二帝救回来。真要是成功了,置赵构于何地?难道要把皇位让给老爹、大哥吗?如不让的话,置封建礼法于何地?尤其是当初他就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使命是什么?他大哥是命他带兵救人的!他可好,自立为帝了,于情于理哪方面都站不脚!
而岳飞念念不忘于徽钦,纯粹是自绝于赵构。为了皇位。赵构必杀岳飞!
可请注意一个最基本的史实:113年。宋徽宗赵佶已死在五国城了!而在这之后,岳飞就没在任何场合再提迎回二圣的事了!
那倒也不是因徽宗已死,没法迎回,而是当时女真人有了个阴谋。他们声称要把宋钦宗或钦宗的太子赵谌送回开封。由他们重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赵构,建立所谓的宋室正朔。在此前提下,岳飞怎可能再提什么迎回二圣之类的话?那样,等同于配合金国,做女真人的应声虫! 由此,岳飞在113年徽宗死后,在任何场合都不再提迎回钦宗的话,在文字中也精心做过处理。如就在请立皇太子风波的1137年的一份奏章里。写的是“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说得多明白,只提棺材不提活人,只说天眷不说具体人,一切终极利益都紧守赵构一人,岳飞在这方面是非常清醒成熟的!由此更证明了请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国欲扶植赵氏傀儡上台时,岳飞主动提议赵构立养子为皇太子,这是无可挑剔的忠诚!
哪怕这会激起当时还不甘心于自己已绝后的赵构的强烈不满,岳飞为国家安定,也会一往无前地去做,且在做的过程中绝不会有上面所说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颤等丑态!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然则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时需调整个新角度:即岳飞幸存着,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几甚至几十年后,那时历史会怎样?赵构会怎样?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两国之间从没永远的和平。这是条铁律,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赵构应会知道。
但他很不情愿,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及刚过去不久的成例。即北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那时,辽国也曾咄咄逼人,可军事对冲之后,两相无力,只好互相妥协,于是一直妥协了下去…这时金与南宋间的强弱关系已互换,与当年北宋、辽处于和平临界点时很像,那为什么不能缔结又一个百年和平呢?障碍就是岳飞…
前面提过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可就是这样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超长期友谊,也曾有好几次滑向了战争边缘。试问一但南宋、金之间出现这种状况,那时岳飞如在,局势会怎样?
这个命题不必去假设,因它在年后就发生了。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南宋屏藩尽废、耆宿凋残、国中无人,只好把老病将死的刘锜派上前线。可就是刘锜,就让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当头一闷棍。可想见,当时如岳飞仍在,以岳飞之能,战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南宋之胜可期…可之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