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来到薛家山之前,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何母很难想象,七月份的清晨竟然是非常凉爽,甚至可以说有点冷飕飕的。
而她只穿了一件薄外套,很快就被树叶上滴落的露水打湿了。
何母准备的东西很齐全,包括两到三天的食物,指南针,探测器,医疗急救包等等。
正如老婆婆所说的那样,大部分仪器和电子产品,在入山的那一刻,就已经无法使用了。
这也难不倒何母,她还带了一种专门在野外记录行迹的工具,这种工具看起来一柄棋子,可以自由伸缩,插入地下后便很难拔出来。
旗面很宽阔,专门刷了一层显眼且带有夜光材料的彩旗,让人可以在几十米外就能看见标记。
何母遵循着右手法则,每次遇到岔路,只选择右边的道路,迷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然而,她只走了不到一公里,便再也无法前进了。
薛家山的地形非常原始,别说台阶和道路,每走几步,就会看到挡在路中的巨石或是树木,空隙也非常狭窄。
何母的体型偏瘦弱,才能勉强挤过去,若是正常体型的男性,根本无法通过。
此外,山中的湿度也极高,据何母估计,薛家山的空气湿度至少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她的衣服都黏在了身上,连呼吸都觉得异常的憋闷,再加上高海拔带来的低气压,使得她每走几十步,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即便如此,她的心跳也很快来到了一百六十以上。
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量,何母将自己到达最远的地方拍了照片,还写了一篇日志,用来记住此处的特点。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何母又数次进入薛家山,她积累了不少进山的经验,最远的一次甚至来到了山内三公里的地方。
她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成果分享给了同事,随后便试着带着同事一起进山。
一切都顺利得不可思议,除了磁场紊乱带来的干扰,他们既没有遇到山中的毒瘴,也没有遇到什么凶猛的野兽。
而褪去神秘面纱的薛家山,给何母带来了极大的惊喜,由于没有经历过人为开发,许多已经濒危、灭绝的品种,都能在山里看到。
只不过,薛家山实在是太大了,何母和其他同事并没有找到薛家山的其他出口,他们也无法确定整个薛家山的占地到底有多大。
到了第二年的进山期,何母依旧是信心满满,带着四位同事一起进了山。
幸运似乎没有再次降临在何母的身上,按照何母的计划,他们只打算进山三到四天,但直到进山的第六天,仍然没有一个人从山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