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历史追光者> 第231章 爱新觉罗·溥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1章 爱新觉罗·溥仪(1 / 2)

爱新觉罗·溥仪,作为中国封建王朝历史的最后一抹余晖,其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1906年2月7日,溥仪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他的身世注定了他与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父亲载沣是道光帝之孙、光绪帝的兄弟、第二代醇亲王;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是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的女儿,且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这样的出身,让溥仪从一开始就被卷入了晚清宫廷权力的旋涡之中。

1908年,光绪帝病重,慈禧太后为了延续自己的权力影响,将年仅三岁的溥仪接入宫中。

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次日,慈禧太后也因病去世。根据慈禧太后的遗命,溥仪继承皇统,“承继同治,兼祧光绪”,被立为皇帝。

12月2日,年幼懵懂的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次年改元“宣统”,成为清朝末代皇帝。此时的溥仪,不过是一个在政治棋局中身不由己的棋子,对即将到来的命运巨变毫无感知。

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打破了旧世界的宁静,各省纷纷宣告独立,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面对乱局,清廷无力回天,只能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与起义军作战。

袁世凯手握重兵,心怀异志,在与革命党谈判后,得到孙中山“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的保证后,便开始逼宫清廷。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临朝称制,颁布《清帝退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但按照南京临时政府与清政府议定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溥仪在紫禁城中仍过着皇帝的生活,仿佛还保留着一丝旧日的荣光。

1912年9月10日,六岁的溥仪开始读书,他读书极不用功,无论是汉文还是满文都学得糟糕。1917年6月,“辫帅”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辫子兵”进驻北京,发动了一场荒诞的复辟闹剧。

7月1日凌晨,张勋等人拥戴宣统复辟,溥仪发布“复政谕”,大肆封官授爵,妄图恢复清朝旧制。但这场闹剧仅仅维持了12天,便在各方的反对声中宣告破产,溥仪再度宣布退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