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只怕不行!”张司令想了想就否定道:“我们自有核武器以来就向国际承诺过不向别的国家先使用核武!”
“没错!”我说:“但那是不向别的国家,可如果苏联鬼子入侵我国的话,我们就是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使用核武!”
闻言张司令不由一愣,这说法似乎也说得通。
“使用核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随后张司令又追问了一声:“尤其还是在我们自己国家的土地上!”
“这么说吧!”想了想我就指着地图回答道:“我们这场与假想敌的仗,其实说实话在现实中想打赢的话基本不可能,我们在会议中已经得出了这个结论。但我们又不得不打,我们的打法就是‘积极防御’,最先就是用边境部队的防御让国家有时间转入战时机制,让百姓和工业撤往南方。换句话说就是这仗打到最后,百姓应该已经被清空了。
另一方面,苏联方面为了吃掉我们这些驻防的部队,就必须派出更多或是差不多数量的部队由北往南朝我军起进攻,如果我军在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时候使用核武……”
“那就会有许多苏军一起陪葬!”许军长说。
“对!”我点了点头:“更重要的,还是核武爆炸之后的核辐射会持续很多年,这样就会在中苏、中蒙边境形成一条被污染的隔离带。这么一来,苏联如果要继续由北往南进攻似乎就不可能了,因为他们的军队和补给必须通过这个污染区被辐射一遍。苏联鬼子是核大国。他们不可能会不考虑到这一点!”
张司令想着不由缓缓点了点头。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中国这时代虽然身为有核国家,也就是研出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但核武器这玩意并不是说原出来就可以了,原因是还要有一种敌人无法拦截的投送方法。
就像美国佬投下的第一枚原子弹一样,那是用轰炸机投送。但那是在二战时期,现在随着科技的技术,雷达老远甚至是运输机一起飞就会被敌人现。再加上我们的空中力量与潜在的敌人相比又相去甚远,用轰炸机投送的方法基本行不通。
另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是将核武小型化。然后装载到导弹上用导弹作为载具投送至所需要的地方,这种方法显然是最好的,因为导弹有度快、体积小、、射程远、拦截困难等优点,这也就是美、苏两国大力展自己的导弹的原因。
然而这时我国的导弹与美苏两国比起来却是相去甚远,甚至连核弹小型化都没有做到。于是尽管中国是有核国家,苏联也对我国无所顾忌明目张胆的做好南北夹击中国的打算……中国有核武又能怎么样?苏联可以凭着他们空中力量的绝对优势保证这些核武威胁不到苏联,也就是说只有苏联打我们,我们却打不到苏联。
当然,这并不是说真打,核武这玩意杀伤力和影响实在太大了。没有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使用。
但这却是一种极其不对称的震摄,也就是中国似乎在核武上完全处于下风而没有话语权。
然而现在我们却要让苏联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不需要先进的导弹同时也不需要将核武小型化就可以挥作用。
“问题是到时我们怎么打?”许军长接着就问了这个问题:“用飞机投送?敌人掌握制空权,只怕我们很难投送成功!”
“不!”我说:“不需要这么麻烦,因为我们是假想苏联鬼子入侵我们国家,所以我们只需要把这些核武埋在地下!”
“埋在地下?”
“对!”我点了点头:“就像地雷一样使用,建几个秘密坑道,安排几个人负责引爆……这无疑就会给苏联鬼子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在这么大的一片地区准确的找到一个有核武的秘密坑道,而且就算找到一个又不敢保证还会有另一个,于是苏军就会面临一个问题,打赢战斗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们也要跟着完蛋!简单的说,这就是在告诉苏联鬼子,如果按照他们的计划入侵我国的话,他们至少得付出数十万人甚至更多部队的代价。”
“嗯!”张司令点着头说道:“苏联鬼子这时已经被阿富汗给拖住了手脚,根本就无法承受这个代价,这个计划就是在告诉抱着可以轻易打败中国而不需要付出多少代价的苏联,让他们放弃这个妄想!”
这其实很具有讽刺意味,展核武这种对全人类都有危险的东西却能换来和平,但这却又是事实。
接着张司令就没再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就带着参谋离开了。
我知道,他这么匆忙的离开,其实只是需要把这件事跟其它的高层商量。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真的就愿意在自己的土地上使用核武,这其实也是一种威慑,这种威慑可以使苏联鬼子不敢轻举妄动,从而带来和平。
于是第二天、第三天的演习就照常进行。
这里所说的照常进行,指的就是红、蓝两军都放开了手脚打,而不再像之前一样蓝军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担心要是最终打赢了这一仗该怎么办。
不过说实话,我们还是有点低估了红军的实力。原本我们以为在突袭了红军的坦克团及炮兵部队之后,红军就会一蹶不振被我们压着打,但事实却证明我们是错的。
原因是红军是一支经历过抗美援朝的部队,不仅经历过而且还是打过好几场恶战的王牌部队,他们中甚至有许多老干部就是打过那场战争的老兵,他们知道该怎么在没有空中优势也没有炮火优势的情况下打这一仗。
于是红军很快就改变了自己的战术。不再拘泥于现代战争的种种限制。而是乘着夜色四处出击。
这的确让我很意外。因为红军是防守一方,而且是占据了地理优势的防守方,现在却反而对我们阵地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