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华那天心情复杂地回到了利民寿衣店。
他记得店主长的不太精神,总是给人感觉眯着眼睛,好像随时都能进入梦乡似的,趁着苏贝克打瞌睡,孙华轻手轻脚地走到货架前,心里暗自窃喜。
他之前只付了一套寿衣的钱,却巧妙地多拿了三套,想着这样稳赚不赔。
第二天一早,尽管苏贝克当时并未察觉,但店内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监控画面中清晰地记录下了孙华的行为。温暖看了以后,叹了口气,他知道按照民俗,寿衣是不能讲价的,更不能多买。
孙华这一举动显然触犯了禁忌。温暖没有立即报警,而是决定静观其变。
他并没有找到孙华,只是跟苏贝克嘟囔,“我们这行有规矩,寿衣不讲价,棺材不多买。他这样做,不仅违背了规矩,还会给他自己带来了不幸。”
“什么不幸啊?”
“有这么件事,话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京城一隅有家名为“福寿堂”的寿衣店,店主名叫李一程,是个远近闻名的手艺人。他制作的寿衣和棺材,工艺精湛,深受百姓喜爱。然而,这一天,李掌柜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烦心事,这李掌柜正在店内忙碌,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门帘一掀,走进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身着粗布长衫,眼神中满是算计与贪婪。这人名叫赵财,是京城里出了名的守财奴。他就说了,李掌柜,我……我要买棺材。这赵财的声音细如蚊蚋,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李掌柜抬头打量了他一眼,心中不禁暗自嘀咕:这赵财向来吝啬,今日为何舍得花钱买棺材?嘴上却依旧客气地问道:您是要为家中哪位长辈准备后事?
赵财抿了抿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是我老母亲。她年纪大了,我也是做足了准备。不过……李掌柜,你也知道,我最近手头紧,能不能通融一下,买一送一?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将来我总用得上。
李掌柜闻言,眉头紧锁。在清朝啊,棺材乃是极为忌讳之物,从不轻易谈论,更别提“买一送一”这样的奇闻。
然而,赵财的名声在外,无人不知其吝啬至极。李掌柜心中虽厌恶其行径,但生意上门,又怎能拒之门外?这……赵先生,您这要求未免太过分了些。
李掌柜面露难色,试图劝说。然而,赵财却是铁了心要占这个便宜,他见李掌柜犹豫,便使出了杀手锏:李掌柜,你也是做买卖的人,应该知道顾客就是上帝的道理。我今天就把话放这里,这生意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不然,休怪我赵财到别处宣扬你去。
李掌柜深知赵财的厉害,一旦被他恶意中伤,店铺的生意定会受到影响。无奈之下,他一咬牙,一跺脚,答应了下来:好,赵先生,我就破例一次。但你记住,这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