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科幻小说>文娱抗日上海滩> 第八十章 舌尖上的上海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章 舌尖上的上海滩(2 / 2)

阿尔伯特华纳见识过余生的电影才华,也早有请余生去美国的想法。余生的这个要求,自然不会拒绝。阿尔伯特在回复的电报中数次追问余生,到底何时到达美国。并告诉余生,只要余生愿意拍电影,华纳兄弟公司的大门永远为他敞开。而且告诉余生,他希望余生到美国后可以开一家地道的中国餐馆。他已经迫不及待。

余生回复完阿尔伯特,对阿尔伯特开中餐馆的建议也不由得仔细考虑起来。毕竟,以后去美国,除了拍电影以外,总要经营些其他的产业才行。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不过转念又想,既然要对外国人推介中国菜和中国的饮食文化。那么,为何不用电影的方式?话说这个时代可没有专门记录中国美食的记录片!更没有《舌尖上的中国》!

而这个时代,对于纪录片,电影界还普遍认为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作品。罗伯特弗拉哈迪所拍摄的表现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北方的纳努克》,便广受电影界和文艺界人士欢迎。票房居然也不错。

而《舌尖上的中国》,在后世的影响力也并不止于中国。在没有大量资金投入和黄金档播放时间的情况下,《舌尖上的中国》凭借其精致的摄影与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独特解读——将美食作为中国人精神的载体。在央视众多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不但红透了全国,而且还红向了世界。

在后世二零一三年的法国春季戛纳电视节上,《舌尖上的中国》引领“中国晚宴”活动得到各国媒体和机构的好评。并且,此片也实现了中国自制的纪录片在海外销售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其海外单集销价也有望超过《故宫》保持的单集最高五到六万美元的纪录。

由此可见,中国美食对众多歪果仁的强大杀伤力。而在这个连美食节目都不曾出现的时代,如果余生要制作一部不次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纪录片,那便是开天辟地的创举。而且,这样的题材贴近生活,代入感强烈,远比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受欢迎。想来票房也不会差。

只不过,这个时代与后世还有不同,《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后世经过十三个月,走访中国七十个不同地方,才拍摄完成。而此时,日本人占据中国,却哪里有如同后世般自由优厚的条件。

唯一一点可以弥补差距的,便是如今的上海滩,几乎聚集了全中国不同的人,全中国不同的菜式。分门别类,按照既定的主题去寻找故事,总会找到相应的影像。虽然,未必和后世的《舌尖上的中国》在细节上一模一样。但由故事而衍生出的主题与内质却是可以相同。

有了这个计划后,余生便从新华公司找来十几个摄影师,要他们去拍摄上海滩各大小餐馆的后厨,以及一切与饮食有关的内容,拍摄中国各地所有的有特色的菜品!由采购到择洗,从炒制到出锅!无论是什么菜,都可以!并且,按照拍到的菜品数目和详细程度,以及拍摄质量算钱!

如果能从上海市郊拍到各种田野中作物种植的百般事宜,余生便会高价收购!

这年头的摄影师,虽然也都是高端人才。可是,摄影与衣食住行并没有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这个难求温饱的乱世,摄影师并不吃香。能被张善琨挑选到新华公司的摄影师,已经算的上国内顶尖,每个月的薪水,也不过是普通白领的水平而已。

余生从张善琨手中把这些人借来,开出的薪酬,基本上便是其每个月薪水的十倍左右。这些人自然会挖空心思,努力钻营,把上海滩大大小小的餐馆后厨,和一切有关饮食的内容,拍个底掉。

而余生所要做的,不过是等这些摄影师拍出胶片后,他按照已有的文案剪辑配音而已。毕竟,虽然影像是具体的,但文字抽象的诠释却可以将相同的影像在剪辑后构成不同的主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