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岁,阅尽人生百态的徐光启。
面对黄道周的义正言辞的怒骂,自是当一阵清风拂面。
徐光启低头飒然一笑,扬长而去。
身后皆是腐朽,何必解释什么。
若这次觐见圣上,一展胸中抱负,自是不会再和这些清流有什么交集。
若是不能展胸中抱负,徐光启自是挂冠而去,回老家继续着书立说。
不愿再回这翰林院内。
·······
半个时辰之后,阳光洒在宽敞的紫禁城中轴线龙脉之上。
走在无人的千步廊上。
穿着正九品绿袍官服的孙元化孙初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没有想到自己一个绿豆芝麻大小的官,竟然会有一天能走在这千步廊上。
孙元化走路已经不成样子了。
他是颤颤巍巍晃晃悠悠,不知所措。
走路都顺拐,行尸走肉的走着。
又像是喝了二两酒,和那打醉拳的醉罗汉一样。
贴着墙根走的一队小黄门,看了这样的景象,忍不住窃窃私语,发出了嘲笑声。
走在前面一点的徐光启,眼睛的余光瞥见了自己爱徒孙元化的样子。
徐光启的心情是复杂的。
又是心疼又是感觉丢人,看看前面带路的小太监没有注意到这边。
徐光启赶忙回头低声呵斥道。
“初阳,稳住心神。
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成何体统?”
孙元化也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了,此刻就像是一个孩童一样。
在听到恩师徐光启的话之后。
孙元化懵懵懂懂地抬起了头,呆呆地看着自己的恩师。
嘴里发出了,梦呓机械般的声音。
“老师,我这是在皇宫吗?
皇帝,咱大明朝的皇帝,真的要召见我这样一个九品官吗?
老师,要不我还是不去了。
去了也是丢了老师的脸。
弟子科考考了多年,数次落榜,早就没信心考下去了。
蹉跎二十余载,只是一个举人,幸赖老师举荐,这才在兵部有了个九品的司务当。
弟子这样的无才之人,有何颜面,有何资格去见皇帝。
也许是皇帝看在恩师的面子上,才破格想见我一面······”
徐光启恨铁不成钢地瞪了,孙元化一眼。
这弟子算是他众多弟子中,最有天分的一个。
尤其是在火器方面,算是得了他的真传,颇有青出于蓝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