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起来吧!
学院里,朕曾经说过,不需要行跪拜之礼。
你们都是朕的学生,将来也会成为大明的将军,朕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看着眼前这个名叫夏允彝的人,崇祯心中暗自叹息。
他知道,想要仅凭自己的三言两语来说服这样一个已经三十多岁、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已定型且学识渊博的文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于为何夏允彝没有参加文科举,反而选择了武科举,崇祯并没有过多追问。
尽管他一直努力提高武科举的地位和影响力,但在世人眼中,能够在东华门外夸街游行的必定是饱读诗书之人。
罢了!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相信终有一天,这些忠臣良将们会明白,只有朕所坚持的道路才是真正能够拯救大明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正途。
崇祯转身离去时,留下了一句话,既是对夏允彝说的,也是对在场所有师生说的。
“夏允彝,你是读书人,朕说不过你。
可朕告诉你一句话,朕强大了,朕的新军强大了,建立了赫赫武功,自有大儒为朕辩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