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历史小说>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46章 信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章 信使(2 / 2)

只见说书人开始站起来说道“诸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哈。多谢各位,多谢多谢”。

接着就有一个面白无须,年约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拿着一个瓷盘举过头顶,就依次从各位听客旁边走过。

这个时候的老百姓,没有后世那种厚脸皮,自然是听了,倒不好意思不给钱,有的给个一文两文钱,待走到许紫衣旁边时,这位青年不住的盯着许嫣看,许紫衣没好气的扔了两枚铜钱。这位青年又来到了张鹿安的旁边,张鹿安掏出来一小块碎银子,估计有三钱银子。手一甩过,该青年轻松接到,银子掉到瓷盘上,砸出了不一样的声响。

该青年连忙弯腰致谢,众人也纷纷看向张鹿安,张捡有点心疼,伸手想过去捡回来,重新给铜钱,但是该青年立刻就溜了,没有给张捡一丝机会。

许紫衣和许嫣也轻轻转过头来,看到了张鹿安,许嫣轻轻点了点头,张鹿安赶忙站起来拱手打招呼。

许紫衣又不乐意了,嘟着嘴道“瞎显摆什么呢,还不是靠着家里,显摆给谁看呢”。

这话就有点刻薄了。

张鹿安也没好气的坐下来,听书的心情也没有那么好了。关键说书人讲的也并不是特别好,说的跟玄幻小说一样,怎么一个两个听的奉为圭皋,非常相信,那是相当地认真。

张鹿安有的没的继续听着,想着想着,也突然能够理解了:

明末的戏剧文化高度发达,万历年间更是达到了小康水平,常言道“衣食足而知荣辱,仓里实而知礼仪”,实际上吃饱了撑得,就会找些娱乐活动。明末不像后世那样多元化,民间也不像高官贵族家里,自家养有戏班子。民间独立戏班子唱大戏的也不多,毕竟身份在那里摆着,比较低下,愿意诚心去发扬光大的人寥寥无几,颇受地头蛇欺负不说,收入还不多,多了也没人看的起。归根结底还是种类太少,稀缺导致的。

张鹿安想到的却是传播媒介,作为穿越众,深深的知道一点那就是宣传工作很重要。而当下的宣传途径也就是社会层面获知消息的来源主要就是几种:

一是戏班子,很多达官贵人自己家养的有,那唱的也是爱恨情仇、淫词浪曲为主。民间戏班子也多以爱恨、清官审案和人物传记为主,毕竟舞台容易表现;

二是说书匠:听众多为市井百姓,闲散匠工,主打的就是奇闻轶事、妖魔鬼怪、武侠侠士之类等等,表现形式主要看说书人的口才功底了;

三是政府塘报、告知告示,内容比较单一,并且操作权在政府手中,百姓不爱看,而且上面的内容更多的时候还得依靠读书人来读;

四是读书人之间举办的各种学社,学社之间通过集会或者自办小报互通消息,但是局限在读书人之间,具有很大的排他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