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等大局,皇帝也不能惜字如金,开口解惑:“瓦剌十几年来一直处于弱势,担不起两面为敌的代价。此番瓦剌虽是愚蠢自伐,但敢出此下策,袭击西北军,想必是与鞑靼谈妥了,就算不是携手共进,也至少是暂且休战。”
工部尚书出声问:“这…鞑靼已经蒙骗了瓦剌一次,瓦剌就不怕重蹈覆辙?”
左都御史鄙夷道:“瓦剌蛮族未经教化,自是鼠目寸光,才能做出这等朝秦暮楚之事!”
御书房内众大臣,不分派系的都有赞同之色,毕竟国家立场都是大夏,对外都有文明大国的傲气。
皇帝静观众色,也不挑破众臣偏颇之心,本就是褚时钰把瓦剌当枪使,但瓦剌反水了而已。
褚时钰的谋划,皇帝大致都心领神会。
瓦剌饥寒交迫的燃眉之急,是褚时钰与瓦剌交易的不稳定因素,对此,褚时钰是有预料的。
对大夏最有利的,自然是瓦剌将鞑靼之人充作军粮,自此两方极难和解,但这一结果强求不得。
在此之前,褚时钰就给了瓦剌一个选择,在那戈壁滩上大肆收购北族牲畜,牟利只是表面,另一方面就是间接告知瓦剌,可以与大夏交易。
虽然褚时钰霸道了些,定了个高价,但若瓦剌有心想买,必是能商榷的,瓦剌便是再穷,也不可能买不起足够过渡的粮食。
之所以不直接提,就是难以预料,瓦剌大汗及那些部落首领的心气如何,会不会觉得被轻视了。
然而瓦剌的傲慢之态,却是比预料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居然想要大夏上赶着白给?
这点上,皇帝和褚时钰意见一致!一批粮食是没什么,但瓦剌的立场本就不坚定,给了也说不准会倒戈,大夏怎能做这自轻自贱,资敌养寇之事?!
至于用八千战俘换一七品县官之子,这事皇帝是不同意的,朝堂上也驳斥声占多。
但换俘之期不定,就能看出,这是褚时钰的缓兵之计,借此婉拒瓦剌的无礼要求。
“总之,瓦剌已经做了出人意料的愚蠢之举,现在与端王的交易是告吹了。”
老丞相大致理清了事理,出声道:“而没有瓦剌为敌,打进鞑靼腹地的康王,就是鞑靼最紧要的肉中刺!那贫瘠之地,也不值得损兵折将!陛下命康王退回,是高瞻远瞩啊!”
吏部尚书满心不快,老丞相不过是乐见康王不能再获功而已,但皇帝口谕已下,反驳已无意义。
兵部尚书则是恍然,分析道:“草原上无城可守,即便东北军兵力较强,也谈不上优势。北族以骑兵着称,能进能退,我军补给线绵长,继续僵持下去只会兵困马乏,后继无力,不如及时撤军,稳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