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匠人的努力下,兵工厂生产子弹和手榴弹的数量不断增加,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但陈振华清楚,这还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他还打算将来再招聘一批妇救会的妇女,让她们也参与到枪支弹药的制作中来。毕竟女同志往往更加心细,能够在一些精细的环节发挥出独特的优势。
相信在陈振华的努力和全体兵工厂人员的共同奋斗下,黄崖洞兵工厂一定能够为前线的战士们提供更充足、更优质的武器装备,为战争的胜利贡献更大的力量。
在兵工厂的发展进程中,陈振华始终全力以赴,为提升战斗力而不懈努力。当然,陈振华对于生产 70 毫米、75 毫米,乃至 81 毫米榴弹、81 毫米迫击炮炮弹的生产线规划,与黄崖洞兵工厂的厂长进行了深入且细致的沟通。
要知道,这些炮弹的生产并非易事,所需的原材料众多,且要求严格,生产线原本在工厂就已存在一定基础,无需大规模新增,关键在于将制造线精心搭建起来,并保障充足的原料供应,如此才能顺利开展生产。
这些炮弹最主要的原料,除了至关重要的火药之外,大量优质的钢铁更是不可或缺。钢铁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炮弹的性能和产量。
至于炮壳,陈振华凭借其先见之明,原本就储备了相当数量的铜制炮壳。通过持续不断且有条不紊的缴获流程,这些炮壳早已顺利交付至黄崖洞兵工厂,为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制造大量的弹头和弹药,在这一环节中,原材料的获取成为了关键。
陈振华深知,弹药的充足供应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早在他将小鬼子的第三舰队舰船收入囊中时,在其神秘的空间里便惊喜地发现了大量弹药。
尽管那些弹药因种种原因受潮,但经过精心的重新晾晒和细致的整理,依然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黄崖洞兵工厂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艺,将那些弹药迅速整理出来,为前线的战斗做好了充分准备,完全没有质疑陈振华从哪里搞来的这些,当然甘作良也知道保密的措施,所以只做不问,这是黄崖洞最大的保密要求。
而且运输也是在陈振华的要求下,牛振兴更是如此,只管运输出的物品,运输进的物品从不记录,即便是运输出的物品,也在上交给周卫国之后,彻底毁灭所有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