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连也增添了连指导员、副连长。连指导员深入了解每一位战士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让他们在部队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副连长则在连长的指挥下,具体负责连队的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就连各个排也新增了排长和副排长,每个班也配备了副班长,这些新增的基层干部,就像一个个坚实的基石,支撑起了整个新兵营的架构。
他们在日常训练中,以身作则,带领战士们刻苦训练;在战斗中,冲锋在前,为战士们树立了英勇无畏的榜样。
如此一来,在陈大旅长额外派遣的那些老兵的帮助和支撑之下,四个新兵营得以迅速完善体制编制。
这一系列的调整和完善,让新兵营的管理更加规范,训练更加科学,战斗力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当然,这也是提升四个新兵营战斗力的体现,因为只有编制完备,才能在激烈的战斗中,胜任更为残酷猛烈的战斗。
毕竟每一次战斗都意味着可能有牺牲,不只是广大基层兵员,包括班长、排长、连长,甚至营长、团长,都有可能在战斗中英勇捐躯。
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时期,八路军牺牲的团级干部不少于 800 人,那些可都是可以评为将军级别的高级指挥员,可想而知,营级干部、连级干部、排级干部的牺牲数量则更多。
每一次的战斗,都是对生命的考验,每一次的冲锋,都可能是与亲人的永别。但正是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扞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人民的安宁。
而这些对于熟悉历史的陈振华来说,自然是心知肚明,打仗最终打的是什么?首先是人,其次是装备,最终是两者的融合,也就是资源。
在将之前的新兵营训练了三个月之后,陈振华从中提拔了大量有才能、有素质的兵员,那些被提拔的兵员,都是在艰苦的训练和战火的考验中脱颖而出的。
他们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摸爬滚打,在汗水与泥土中锤炼了自己的意志;他们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在生死边缘领悟了战斗的真谛。
有的新兵在体能训练中,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哪怕累得气喘吁吁,也绝不放弃。他们在负重奔跑中,锻炼了自己的耐力;在跨越障碍时,培养了自己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