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趣阁>修真小说>小村潜龙> 第487章 征途(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7章 征途(2)(2 / 2)

南道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经鄯善(今若羌)、于阗(今和田)、莎车等地,越过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到大月氏、安息(今伊朗),再往西可抵大秦(古罗马帝国,今地中海地区)。

北道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经车师前国(今吐鲁番)、焉耆、龟兹(今库车)、疏勒(今喀什)等地,越过葱岭,到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撒马尔罕附近)、奄蔡(今咸海至里海一带),最后到达天竺国。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向东可到朝鲜、日本,向南可经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到达南洋群岛,再穿越马六甲海峡,抵达印度洋沿岸各国,最远可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总之,古代陆路丝绸之路经过了中国的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区,以及中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众多国家和地区。

良江穿越过来的这个世界,虽然与前世的世界高度重合,却只是在平行线上而已,所以并不能以前世的历史知识来定,前世的历史知识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不可做为参照的。

良江统领三十万兵力西出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城后,随即按怀远大帝的计划,分兵两路,每路各十五万从南北两道进击。南路国家较多,由良江统帅,北路则由马勇统领,每路骑兵十万,步兵五万。

南路兵出阳关,主要大国有大月国,安息国,天竺国,大秦国。事前怀远大帝认为西域最可能抵抗的就这四个国家。

北路兵出玉门关,所遇到的车师前国等都是小国,估计兵到即降,唯一遇到抵抗的只有大宛国。

五年后,三十万西路远征军就会师于大秦国。正如怀远大帝分析的那样,大宛,大月,安息,天竺,这四国都进行了抵抗,只是强度并没有怀远大帝那路强。

值得一说的是,良江这路南路军在征服天竺国时,遭到了"象兵"的激烈抵抗,骑兵和步兵都遭受到了损失,一时难以攻克。

后来,良江分析了骑兵与象兵的差异,骑兵轻灵快捷,机动性强,而象兵强大笨重,就如同一座座移动的碉堡,灵活性差。但是当骑兵冲到象兵面前时,望着高大的大象,马就会停滞不前,人或马被大象长长的鼻子卷越摔死。要想用骑兵突破象兵阵,不异于以鸡蛋去碰石头,只有扬长避短,设下巧局,才能破得了象兵。

经过遍察战场,良江和杜总参商议出了降敌良策,决定将象兵诱入一狭窄的谷地,以扼制象兵的行动。一旦象兵入了谷地,就以弓箭兵射杀骑在大象上的象兵,再尽出埋伏于各地内的灵虚兵专砍象鼻,定能收到奇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