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构筑后便又要准备在营部和各连队的重火力开路下,向山头发起进攻。特别是这一次,需要士兵们踩着己方的炮火前进。不仅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挑战。
雷恩自然是知道这种步炮协同的打法的。只不过,要想真的在这个异样的世界中完美的还原,可能还需要士兵们再训练一段时间。
二号率领的炮连在完成射击演习之后,便让他的副官组织炮连维护火炮。受一号的邀请过来监督两个摩步营的火炮使用,同时尽可能的避免炮弹真的砸到了自己人头上。
在雷恩刷题般的练习下,二号现在只需要看一眼火炮的射角和方位,基本上就知道炮弹会落在什么地方了。同时连落地的时间都能够精确到秒的那种。
不到一会儿,两个营的前出侦查排便赶到了这里。在跟二号确认过他们各自准备阵地的位置,以及进攻的路线后。侦查排的士兵便开始勘测起以营为单位的阵地构建计划。
由于在面对装备不同,战术思路不同的敌人时,就需要构筑不同种类的阵地,以应对敌人的进攻。
早年的阿尔卑斯军团被称作铁壁的原因,便是其军团以顽强的作战风格以及密不透风的步兵防线最为擅长。
而到了现在。虽然在雷恩的调教下已经不再进行以军团为单位进行阵地防御作战,可土工作业这个作为阿尔卑斯军团的看家本领,却作为传统艺能被保留了下来,下放到了以各个营为单位中进行。
等到侦查排做完阵地构筑计划,一号伸手召来了他们,并对他们做出的阵地构筑计划进行了比对与检查。
双方的侦查排在这个方面,则是完全继承了训练团的光荣传统。严谨而科学。不光是战壕的方向,交通壕的走向,放炮洞的标记,重火力架设的点位。无不是如教科书般的精确和如艺术品般精致。
这样的阵地构筑出来,虽然会让士兵比较辛苦,但是好处却十分明显。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他们刚走进训练团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
雷恩制定的战术,也从来都是以己方付出最小的代价,换取战场的最大优势与胜利。那么首先第一点,便是尽可能的保住部队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