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没有人会去考虑这些纯技术上的分析。可任何一场战斗实际上都是在检验技术分析地正确性。不难理解英国战列舰的命中率那么低了,“纳尔逊”号打出了八轮齐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目标,而同样在八轮齐射中,“武汉”号与“南昌”号却三次命中了“纳尔逊”号。可问题是,只要“纳尔逊”号没有失去战斗力,只要其主炮还在开火。那就有可能打中目标,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点三十四分,“南昌”号还没来得及打出第九轮齐射的时候,“纳尔逊”打出的第九轮齐射的炮弹就落了下来。这次,运气没有靠向唐帝国海军舰队,而是倒向了“纳尔逊”号。在a炮塔无法正常作战的情况下,“纳尔逊”号用两座炮塔的六门主炮打出地这轮齐射竟然命中了目标。
弹着点正好在“南昌”号乙炮塔的正面,位于一号炮与二号炮之间。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可是其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却震坏了炮塔内的一些设备。同时震伤了炮塔内的炮手。最关键的是,此时炮塔内的炮手正在为主炮装填射药,炮栓没有关上,在中弹的时候,几个射药包被震了出来。万幸地是,炮塔内实施了严格的烟火管制,而且主炮采用的是电激技术,药包没有被引爆,可为了排除险情,将那几个药包处理好,乙炮塔在十分钟之内无法使用,“南昌”号暂时损失了一座主炮炮塔。
三点三十六分,“武汉”号的一次准确还击为“南昌”号报了仇,其第十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舰桥下方地副炮群。将这里的两座6英寸口径的副炮炮塔给炸飞,同时还导致司令舰桥里的指挥官暂时失去了指挥能力,可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击穿“纳尔逊”号的主装甲带,也就没有对“纳尔逊”号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点三十八分,“南昌”号的还击有了起色,其第十一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尾部的高射炮群,将这里的十几门机关炮全部扫到了大海里去。可同样地,这穿甲弹上的延迟时间引信过早启动,在穿甲弹还没有能够深入舰体之前就引爆了炸药。结果只炸掉了高射炮群下方的几个舱室,而没有能够造成更大的破坏。
三点四十三分,在“纳尔逊”号上的a炮塔修复后打出的第十四轮齐射中,至少有两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可以说,此时“纳尔逊”号的命中率已经高得吓人了。其中一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司令舰桥与一号烟囱之间的副炮群,在主装甲外面爆炸,另外一炮弹打中了舰,将舰大概有十多米长的一段给炸飞了。这也是“南昌”号受到地最大损伤。
“纳尔逊”号的一系列反击让“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极为恼火。此时,“纳尔逊”号前面的“罗德尼”号与“铁公爵”号已经相继被重创。并且引燃了大火,“南宁”号,“广州”号,“贵阳”号频频取得战果,这也算是对“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的一种激励吧。可以说,在第二次命中了“南昌”号之后,“纳尔逊”号的好运气也基本上结束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虽然“南昌”号开火地频率更高,但是“武汉”号才是真正的“终结者”。
三点四十六分,“武汉”号打出了第十七次齐射,这次地九炮弹有两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直接贯穿了“纳尔逊”号B炮塔的顶部装甲,在炮塔内部生了猛烈的爆炸。同时还引爆了几个射药包,幸亏“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了装甲隔离门,爆炸没有波及到下方的主弹药舱,结果只有B炮塔被彻底摧毁,如果下方的主弹药舱也生爆炸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分钟后,三点五十二分,“武汉”号才打出了第十九轮齐射,这次又有两炮弹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炮弹集中了“纳尔逊”号的舰桥顶部。穿甲弹在穿透了5英寸厚的顶部装甲之后在司令舰桥上方的航海舰桥处爆炸,炸死了里面的十几名军官,同时巨大的冲击波还震死,震晕了司令舰桥里的二十多名军官。因为“纳尔逊”号不是舰队旗舰,因此舰长是在司令舰桥里指挥战斗,而不是在航海舰桥指挥战斗,从而避开了这次打击。
到第二十二轮齐射,也就是在接近四点的时候,“武汉”号再次表现神勇,其打出的九枚穿甲弹中尽然有三枚命中。第一枚穿甲弹打在了“纳尔逊”号的c炮塔基座上,而这里的装甲厚度不是15英寸,而是12英寸,这也是为了减轻重量的设计,可结果却成为了“纳尔逊”号设计上的一个致命死穴。炮弹在进入弹药舱之后才生了爆炸。猛烈的冲击波穿透了舰体,同时也震开了弹药舱底部的通海阀门,海水迅涌入,从而制止了大火蔓延,可大爆炸产生的火光却让十几海里外的“武汉”号战舰上的官兵惊呼了起来。第二炮弹打在了烟囱的根部,并且穿透了水平装甲,进入了锅炉舱之后才生猛烈爆炸。“纳尔逊”号上集中部署的锅炉。
舱终于成了隐患,仅仅一炮弹,就报销掉了战舰上一大半的动力!第三炮弹命中了司令舰桥,是斜着打过去的。当时,“纳尔逊”号上的舰长等受伤军官已经被转移出了司令舰桥,这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到此时,“纳尔逊”号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剩下的a炮塔只能够单独作战,而且这做炮塔的故障没有完全修复,其开火的度自然慢了很多。也正因为连续数次被击中,战舰上的损管人员无法及时的扑灭四处产生的大火,结果,当“纳尔逊”号上的英军官兵还在顽强抵抗的时候,火势已经开始蔓延,这将最终要了“纳尔逊”号的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