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伯提到“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却充盛有余,叫做不及,表明疾病在内部”时,这则是指脉象在搏动开始时并不充盛,但在结束时却显得异常充盛。这种脉象被称为“不及”,可能是因为体内正气不足,无法有效抵抗邪气的侵袭,导致邪气深入体内,影响脏腑的正常功能。由于邪气已经深入内部,因此这种脉象往往表示疾病在内部。
通过观察和分析脉象的盛衰变化,中医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位置,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这种脉诊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厚的中医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问夏脉太过与不及会发生怎样的病变呢?
岐伯说:“夏脉太过会使人身体发热,皮肤疼痛为热邪侵淫而成疮”,这是指当夏季的脉象过于充盛时,可能意味着体内阳气过盛,形成了所谓的“热邪”。这种热邪在体内积聚,会导致身体发热,并且由于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热邪容易通过皮肤排出体外,如果排出不畅,就会在皮肤上形成疮疡。
岐伯说:“不及会使人心虚烦躁,在上出现咳唾涎沫,在下出现失气”,则是指当夏季的脉象表现得不充盛时,可能意味着体内阳气不足,形成了“不及”的脉象。由于阳气不足,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心虚、烦躁等症状的出现。同时,由于阳气不足,无法有效地将水液代谢出去,就会形成痰饮等病理产物,这些痰饮在上则表现为咳唾涎沫,在下则可能表现为失气(即排气过多)。
总的来说,岐伯的这段描述体现了中医脉诊与疾病诊断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脉象的盛衰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位置,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夏季要注意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避免阳气过盛或不足导致的各种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