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形体与气机不相称时,往往意味着病人的身体状况失衡,正气与病邪之间力量对比悬殊,这会导致疾病难以治愈。同样,面色枯燥、没有光泽,也是气血亏损、脏腑功能低下的表现,这种情况下,疾病的治疗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脉象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直观地反映病人身体内部气血运行的状况。当脉象与四时相逆时,即脉象的变化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相违背,这通常预示着疾病的发展趋势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冲突,疾病将难以治愈。
对于这四种不易治愈的疾病,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细致分析,明确告诉病人疾病的真实情况。
“脉与四时相遇”是一个重要的诊断原则,它涉及到脉象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之间的相应关系。具体来说,“脉与四时相遇”是指脉象的变化没有遵循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而是出现了逆四时的现象。
以春季见到肺脉和秋季见到心脉为例,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脉象应该是柔和而有力的,代表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然而,如果在春季出现了肺脉(即脉象表现出肺脏的特征,如浮而短),这就违背了春季阳气生发的规律,称为逆春气。同样地,秋季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季节,脉象应该是沉实而有力的,代表着收藏和积蓄的力量。但如果在秋季出现了心脉(即脉象表现出心脏的特征,如洪而散),这就违背了秋季阳气收藏的规律,称为逆秋气。
“脉来时,弦绝无根或是沉涩不起”也是逆四时的表现。弦脉通常主肝病,如果弦脉过于强劲而失去根基(即脉象虽然弦硬但缺乏应有的柔和感),或者在沉涩的脉象中无法感受到应有的起伏变化,这都表明脉象与四时的规律相悖。
五脏与四时(春夏秋冬)的对应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对应五行(火、木、土、金、水),而这五行又与四时(春夏长夏秋冬)相互关联。当五脏的脉气能够随着时令的变化而正常表现在外部时,我们称之为“顺四时”。反之,如果五脏的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在外部,就可能出现“逆四时”的情况。
具体来说,如果在春夏的时令反见沉涩的脉象,或者在秋冬的时令反见浮大的脉象,这就可能表示五脏的功能出现了异常,与四时之气不相协调。例如,在春夏季节,阳气升发,万物生长,人体的阳气也应该随之升发,脉象应该表现为浮大有力。但如果此时脉象反而沉涩,就可能表示阳气不足,或者气血运行不畅。同样,在秋冬季节,阴气收藏,万物凋零,人体的阴气也应该随之收藏,脉象应该表现为沉实有力。但如果此时脉象反而浮大,就可能表示阴气不足,或者阳气外泄。